2024年06月30日 星期日
中日民间交往大事记
第16版:封面报道 2022-10-10

中日民间交往大事记

笑饮/刘绮黎

“3000名日本青年访华”活动中,部分日本青年代表在长城合影留念。

整理 | 笑饮 制图| 刘绮黎

中日邦交正常化50年,此前此后,中日之间的民间交往,逐步发展,成为中国对外交往中的一抹亮色。

20世纪50年代

1950年10月,双方虽设立了“友好协会”,但受同年爆发的朝鲜战争影响,当年12月,日本全面禁止对华出口。

1952年4月,在日本,成立中日贸易促进会议的相关国会议员,违反日本当局方针,直接从苏联访问北京,并在当年6月签署了第一次中日民间贸易协定,这在日本国内掀起了热烈的讨论。

1953年7月朝鲜战争结束,日本众参两院通过了《关于促进日中贸易的决议》,并以池田正之助为团长的日中贸易促进议员联盟代表团访问中国,当年10月,双方缔结了第二次中日民间贸易协定,至此民间贸易开始活跃起来。

1955年12月,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率中国科学代表团访日。

1956年3月,日中文化交流协会在东京成立。

60年代

1962年11月,高碕达之助率团访问北京,同以廖承志为首的中方代表团进行商谈,签署了《中日长期综合贸易备忘录》。

1964年8月,中方在日本设立了“廖承志办事处驻东京联络处”。之后,日方在中国设立了“高崎事务所驻北京联络事务所”。同年,两国互派记者。

1965年8月,北京举行中日青年友好大联欢。

70年代

1973年6月,天津与神户缔结成为友好城市,从而诞生了中国与日本,也是中国与外国间的第一个友好城市。

1979年,以廖承志为团长、粟裕为最高顾问的“中日友好之船”一行600人对日本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访问。

80年代

1983年7月,第一次中日友好交流会议在北京召开。日方总团长为宇都宫德马,各界代表60人参加;中方以夏衍为名誉团长,孙平化为团长,24人参加会议。

1984年9月,3000名日本青年应邀访华。

90年代

1993年10月,中日友好协会成立30周年招待会在北京举行。中日友好协会向伊东正义等13位对华友好日本人颁发中日友好使者称号。

1996年10月,长崎县与上海市缔结为友好关系。

1997年9月,宋庆龄基金会根据孙平化遗愿,设立“孙平化日本学学术奖励基金”,旨在发展中日友好事业。

1999年10月,日本百名青年访华团开始对华友好访问。

21世纪初

2000年10月,庆祝中日友好协会成立50周年大会在北京举行。

2001年1月,《新世纪中日民间友好宣言》发表。

2002年,中日友协联合多家人民团体,召开中日民间友好团体负责人会议。

2004年4月,日中友好团体负责人一行8人访问北京、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地,慰问日军遗留化学武器受害者。

2007年10月,日本遣隋使入隋1400年纪念活动在西安举行。

2009年11月,45名日本遗华孤儿自发组成“日本遗孤感谢中国人民养育之恩访华团”,在哈尔滨举行感恩活动。

21世纪10年代

2010年8月,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孙文与梅屋庄吉展”在上海世博会日本馆举行。

2019年12月8日,由中国国际青年交流中心、中日青年交流中心等主办的中日青年友好使者沙龙活动在北京世纪剧院隆重举行。

21世纪20年代

2020年,中日两国民间,先后向对方有疫情地区捐赠抗疫物品,对口的友好组织、团体、友人互致信函,开展“云端”视频慰问活动。

2021年8月,中国驻名古屋总领馆、日本爱知县日中友好协会、爱知县乒乓球协会及新建文体俱乐部在名古屋联合举办纪念“乒乓外交”50周年友谊比赛。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