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30日 星期日
50年来,练几招,赛几局?
第31版:封面报道 2022-10-10

50年来,练几招,赛几局?

王仲昀

中国男团在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团体比赛中,首次夺得男子团体世界冠军。

被中国网友称为“义墩墩”的日媒记者辻冈义堂。

大松博文1965年应邀到中国指导中国女排训练。

北京冬奥会闭幕式后,苏翊鸣(右)和教练一起在队服上签名。

中国女排之崛起,来自日本教练的支援。而如今不常为人说起的是——日本足球的崛起也有中国的力量——沈祥福、贾秀全等人当年曾经去日本踢球。

记者|王仲昀

无论竞技过程多么精彩,体育赛事终有落幕时,但故事永远值得回味。2022年初,北京冬奥会让世人感受到冰雪竞技的魅力与“冰墩墩”的可爱,也让中国和日本两国人民认识了一位被称为“义墩墩”的男人——辻冈义堂。

年少时选美出身的辻冈义堂,作为日本电视台的记者来到北京。在北京冬奥会期间,辻冈义堂把新闻直播做成了“冰墩墩”的带货直播,让这个可爱的吉祥物捕获不少日本民众的芳心。

出镜时,辻冈义堂毫不掩饰自己“真爱粉”身份:他不仅在证件带上挂满“冰墩墩”徽章、手举“冰墩墩”玩偶,甚至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义墩墩”。后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推特上用日语表示,“‘义墩墩’先生,感谢你对于‘冰墩墩’充满爱的有趣报道”。

从中日两国运动员奋勇拼搏的画面,再到“义墩墩”的故事,在北京冬奥会赛场内外,体育文化交流在中日之间弹奏出许多美妙音符。回顾过去数十年的历史,体育交流更是在中日关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今,中日之间的体育交流仍在继续。

后藤先生的“橄榄枝”

1956年,中国乒乓球代表团前往日本东京参加第23届世乒赛。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乒乓球队首次走上国际舞台,两国民间体育交流的序幕也由此拉开。

但是在这一次中国选手赴日本世乒赛之前,有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如今在世界乒坛占据统治地位的中国乒乓球队,当年还是一支默默无闻的球队。中国队派出了邱钟惠、姜永宁等16名运动员,他们除了要提高自己乒乓技艺外,也肩负着向其他国家传达中国人民希望友好交往的任务。

当时中日两国尚未建立邦交,在日本还没有中国大使馆等机构,中国乒乓球队在各种不确定中登上了飞往东京的飞机。多年后,邱钟惠依然难忘自己和队友在机场受到日方欢迎的一幕。“那么冷的雨天,世界排名第一的日本队,整整齐齐站成两列,全体女队员们身着漂亮的短裙欢迎我们。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她们友好的心意。”

后来的赛场上,中国队员同样感受到来自日本观众的热情。每当中国队打出好球时,日本观众就会为之鼓掌。两国选手之间的关系也日益融洽,彼此成为了朋友。

那一届世乒赛后,中方也敏锐地抓住了由乒乓球启动的外交机遇。1961年第26届世乒赛在北京举行。这一次,北京城马路上穿梭如流的自行车、普通民众对日本运动员的热情、雄伟壮丽的万里长城……都给日本著名乒乓球运动员木村兴治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比赛期间,周恩来总理还专门宴请了日本选手。日本女乒选手松崎君代在北京两次见到了周总理。据她回忆,第一次见面时,周总理用日语和她问好:“晚上好!”离开北京前,周总理又在北京饭店设宴并在门口亲自迎接。这回,他向松崎跷起大拇指,用日语说道:“一级棒!”吃饭时,松崎的座位紧挨着周总理,令她受宠若惊,“这实在是贵宾级的待遇”。

同一时期,中日两国在围棋界也频频开展活动,搭起了更多交流的桥梁。1959年10月,以松村谦三为首的日本自民党众议员代表团访华,与中国副总理陈毅会面。陈毅是出了名的围棋高手,松村也酷爱围棋。会谈之余,二人多次对弈。在双方推动下,从1960年到1964年,两国围棋代表团多次互访,相互交流。1964年,日本29位知名棋手发出呼吁,发动日本800万围棋爱好者征集民众签名,要求恢复中日邦交。

中日正式建立邦交的前一年,1971年第31届世乒赛在日本名古屋举办。时任日本乒协主席的后藤钾二,不顾日本右翼势力的威胁,力排众议,克服种种困难,让中国乒乓球队回到了这项赛事。那一年的一次聚会上,后藤先生看到在场的中国运动员,坚定地认为“一届没有代表着世界最高水平的中国队参加的世乒赛,就不能称其为世乒赛”。

名古屋世乒赛期间,那位名叫科恩的美国选手错上了中国队大巴,然后和庄则栋聊了起来。之后的故事就是今天人们津津乐道的“乒乓外交”。在此过程中,后藤先生的“橄榄枝”发挥了重要作用。

大松博文、沈祥福“支教”

20世纪60年代,除了围棋界,日本排球队也是一支促进中日交流的友好力量。1965年4月21日,应周恩来总理的邀请,刚刚率领日本女排在东京奥运上夺金的大松博文来到上海,对当时的中国女排进行了一个月的训练。作为日本女排主教练,大松的“魔鬼训练”理念强烈地冲击了中国女排的队员们,很多人在训练中被“练到痛哭流涕”。

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中国女排在世界大赛上取得五连冠的骄人战绩。女排作为我国体坛最早引入国际化人才、进行经验交流的项目之一,大松博文等日本体育友人在其中的贡献自然不可忽视。1981年女排世界杯,中国女排夺冠赛后,袁伟民指导就在采访中感谢了大松的帮助。

成熟的交流是相互的。过去数十年里日本体育界的专业人士帮助中国队员提升水平,反之亦然。近些年来,福原爱、石川佳纯等日本乒乓名将,都曾效力于中国乒超联赛,在此历练成长。此外,还有不少中国的运动员和教练,扎根日本,为当地青训出力。他们都为日本的乒乓球水平的提升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

在乒乓球以外,也有一些不那么为人熟悉的“中国球员帮助日本”的故事,比如足球。曾几何时,中国也输送过男足球员到日本进行技术扶持。

1987年的一天,中国足协收到了日本足协的一份传真邀请函,希望中方可以公派一些球员到日本踢球,帮助日本提高足球水平。

经过严格筛选,中国足协决定让沈祥福去。1988年,沈祥福加盟富士通(川崎前锋前身),成为中国足球旅日第一人,富士通后来也成为中国球员的大本营。同一年晚些时候,吕洪祥和徐树刚加盟。在他们之后,杨朝晖、魏克兴、高升、王军、黄崇也曾在该队效力。1991年退役后,沈祥福还担任了该队的助教。

一开始,沈祥福在日本居住的环境很差,最开始三个月是在富士通的职工宿舍,日本人称为“寮”——木板和铁皮搭的小笼子。沈祥福很快用球场上的表现赢得了尊重,富士通为沈祥福租了一套两室一厅的公寓,这也成为后来中国球员旅日的标配。等到1992年贾秀全赴日本钢巴踢球前,日方有俱乐部专门派出球探来到中国观看贾秀全的赛训。

如果把目光放得更久远,在历史长河中,中日两国的体育友好交流其实早已发生。比如,中国围棋在隋代已传入日本。编纂于唐初的《隋书》的一些记载说明,围棋在公元7世纪已成为日本人民的普遍爱好。现如今,在日本正仓院所藏的螺铀棋局和我国安阳地区出土的隋代青色白瓷围棋的局面为同一制度,都是纵横十九道,这也可以说明中日两国已经在围棋上展开交流。

勿忘冰雪奇缘

把目光投向当下,中日两国的体育交流仍不乏新故事。

2022年2月15日,中国单板滑雪运动员苏翊鸣在北京冬奥男子大跳台夺金。这是首位赢得冬奥会单板滑雪金牌的中国运动员,此时苏翊鸣还差3天才年满18周岁。

天才少年一鸣惊人,离不开他的日本教练——佐藤康弘。二人成为师徒,要追溯到2017年香蕉公开赛。当时,被誉为“日本单板滑雪教父”的佐藤听说中国来了个年纪最小的男孩,滑得很好,便去看对方比赛。结果看罢,佐藤教练觉得,“滑得还行,但不接受正规训练的话就浪费了天赋,非常可惜”。一起在餐厅吃早饭时,佐藤看到苏翊鸣托盘里是白米饭、中间还放着个巧克力甜甜圈,他提醒孩子:“你这样吃饭,训练要受伤,你获取营养的方式不对。”一年后,两人正式携手,踏上了备战北京冬奥会的征程。

不过当初对于执教中国队,佐藤也有过犹豫和纠结。“日本其实对中国有很多误解。”所以在执教中国滑雪队后,佐藤认为自己和苏翊鸣成就了一段佳话,希望能以此为契机,成为中日友好的桥梁。

谈到中日友好交流,佐藤笑称希望为自己的姓氏正名。“我看过中国的一些抗日电视剧,我的姓氏‘佐藤’出现的频率还挺高,都是作为战争时期坏人的名字出现的。所以我想试着让大家对这个姓氏的印象变得好一些。”

冰雪运动虽然在中国起步较晚,但中日“冰雪奇缘”已经有长达40余年的历史。1980年,中国首次参加冬奥会的赛前集训,就是在日本长野县白马村完成。北京冬奥会期间,中国驻日本大使孔铉佑接受采访表示,近年来体育交流成为中日两国互学互鉴、深化友好的重要平台。

半个多世纪前,乒乓与围棋拉开了中日体育友好交流的序幕。从“义墩墩”再到佐藤康弘,他们与中国体育界的冰雪奇缘,更是在今天为两国的体育交流铺筑了新平台。中日体育交流走过时间长河,故事仍在继续。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