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30日 星期日
这十年,她们风华正茂
第52版:我的这十年 2022-10-10

这十年,她们风华正茂

孔冰欣

上图:9月22日,由上海市妇女联合会、上海报业集团联合举办,新民晚报社新民周刊承办、上海报业集团妇委会协办的2022上海智慧女性读书讲坛,首次以线上直播的形式举办。摄影/吴轶君

上图:上海市妇儿工委副主任、市妇联主席马列坚。

左图:在三八国际妇女节110周年,浦江两岸的城市地标曾以各区标志性建筑、重要商圈和大型电子屏同时为抗“疫”巾帼们亮起粉红灯光,展示白衣天使的美丽形象。摄影/刘歆

下图:上海市妇联等九部门共同发布《科技创新巾帼行动·上海宣言》。

下图:武胜路10号的人民广场“明星公厕”母婴室。

上图:徐汇滨江开展的亲子跑活动。

自立、自强、自信的女性,经得起考验、当得起赞美,她们的明天,将由自己微笑着一手把握。

记者|孔冰欣

这十年,你有没有感受到女性力量越来越受瞩目?

“她时代”,“她们”的能量与日俱增。十年过去了,回望她们一步步走来的足迹,所有人都不禁感慨:女性的作为,真的可圈可点;她们的锐意进取,她们的温柔包容,为这个世界增添了无数百态千姿的妍丽芬芳。

9月22日,由上海市妇女联合会、上海报业集团联合举办,新民晚报社新民周刊承办、上海报业集团妇委会协办的2022上海智慧女性读书讲坛,首次以线上直播的形式举办——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智慧女性读书讲坛第九次与读者观众见面了,很快,它也将迎来自己的“十年”。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正处于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已经过去的这十年,是我们走向繁荣富强的十年,是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十年,是兴盛与开拓的十年。十年努力,十年丰收。在如此宏大的议题下,本届论坛通过生动饱满的细节呼应主旨,回顾过往、畅想未来,聆听巾帼传奇故事,见证了十年来优秀上海女性的不断成长。

虽在“云端”相聚,热烈气氛丝毫不减。闻玉梅,医学微生物学家,病毒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50余年里执着于同病毒“较量”;钟天使,场地自行车运动员,奥运冠军,曾身披五星红旗泪洒奥运领奖台;薛晓路,著名导演,北京电影学院教授,用扎实的创作赢得上亿元票房和口碑双丰收;宋寅,东海第一救助飞行队搜救教员机长、飞行管理部部长,人称“宇宙最帅女机长”、守护海上生命线的飞鹰;兰珍珍,欧莱雅北亚及中国首席企业事务与公众联动官,掌舵一艘企业“巨轮”,探寻着什么是“中国美”……这些嘉宾娓娓道来,诠释精彩,树立起让人尊敬的女性榜样。热爱事业、有所作为成就影响力;她们既是创造者、建设者,更是守护者,是一道柔韧而坚毅的惊艳风景。她们用生命的激情、智慧的思考绽放芳华,在各自的人生舞台上,依靠才华与品格成了绝对的主角明星,最终闪耀全场,博得阵阵喝彩声。

以上述嘉宾为代表的新时代上海女性,肩负着一份“当好排头兵和先行者”的使命,十年间向阳而生,奋起扬帆,自由追梦,更加靠近幸福的下一站。她们站在潮头,与时俱进,但觉春风浩荡,心绪起伏。女性顶起了半边天,参与推动历史的进程、文明的发展,她们的存在不可或缺、愈发重要。倘若没有女性的身影,那么“这世界至少要失去十分之五的‘真’、十分之六的‘善’、十分之七的‘美’”;而女性的真、善、美,不仅体现在外表的光彩夺目,也体现在“腹有诗书气自华、运筹帷幄定乾坤”的强大精神内核上。星辰大海在脚下,等待着她们的持续探索,摆脱束缚、迎难而上、寻求突破,才能进一步打开广袤的空间。自立、自强、自信的女性,经得起考验、当得起赞美,她们的明天,将由自己微笑着一手把握。

在这个具有纪念意义的时刻,《新民周刊》也特别采访了上海女性的“娘家人”——上海市妇儿工委副主任、市妇联主席马列坚,请她深度解析,十年来,“人民的上海”,到底是如何谱写妇女儿童事业发展新篇章的。

妇女儿童事业蓬勃发展

《新民周刊》:十年来,我们的妇女儿童事业,如何伴随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同步推进?上海的妇女儿童事业是否已经到达世界一流水平?

马列坚:党的十八大以来,上海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牢记嘱托,砥砺奋进,谱写了新时代上海接续奋斗、创造奇迹的新篇章。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创新发展的先行者,上海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融入大局、同步发展”战略,把妇女儿童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谋划,推动妇女儿童事业高质量发展,聚焦解决妇女儿童急难愁盼问题。实施与上海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地位相匹配的妇女儿童发展战略,全面深入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儿童优先基本原则,开创了妇女儿童事业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首先必须指出,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为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也为上海这座城市发展进步提供了强大引领。上海是党的诞生地和初心始发地,十年来,上海肩负着当好排头兵和先行者的光荣使命,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奋发进取,守正创新,让初心薪火相传,把使命勇担在肩,把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到党的妇女工作全过程各方面,推动妇女儿童事业迈上新台阶。

上海始终践行为妇女儿童谋发展的初心,进一步优化生存发展环境。在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系统推进,城市发展布局更加完善,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城市软实力全面增强的背景下,上海妇女儿童发展卓有成效,呈现与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与上海城市地位和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良好态势。《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设置的58项主要监测指标达标率96.6%,《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设置的47项主要监测指标达标率100%。参照联合国有关指标,上海妇女总体发展水平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上海儿童总体发展水平达到世界发达国家领先水平。

《新民周刊》:大众一直很关心妇女儿童的权益问题。上海怎样进一步完善保障妇女儿童权益的制度机制、法规政策体系?

马列坚:上海各级政府将妇女儿童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法规政策、绩效考核、财政预算、实事项目,实现责任落实到位、政策执行到位、资源整合到位。十年来,上海共制定和修订妇女儿童相关法规政策和制度文件近400项。制定《上海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为妇女儿童营造良好的受教育环境;制定《上海市家政服务条例》,率先创制性推进家政地方立法;修订《上海市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保障妇女参与社会管理的权益,上海村委会中成员和主任的女性比例均居全国首位;修订《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突出“自我保护”的重要性,增设“特别保护”专章,鼓励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体现上海的探索创新;首创法规政策性别平等自检自审机制,建立法规政策性别平等咨询评估机制,创新成立市级第三方法规政策性别平等咨询评估委员会,有效提升社会性别主流化程度;建立托育服务体系,制定出台托育服务的“1+2”文件和全国首个关于托育服务的三年行动计划,优先呵护最柔软的群体,提供生育配套支持。2016、2019年两次修订《上海市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示范文本)》,保障女职工平等就业权利。

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新民周刊》:“幸福感”很重要。上海如何践行人民城市理念,让广大妇女儿童能够切实地感受到拥有这种“幸福感”?

马列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上海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牢把握人民城市“五个人人”的努力方向,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用优质的供给服务人民,让妇女拥有平等发展的权利和机会,让儿童能够健康快乐成长,为妇女儿童事业发展写下生动注解。

坚持以市政府实事项目为载体,主动呼应多元需求,有序增进妇女儿童家庭的获得感。十年来,上海为359万余名退休妇女和生活困难的妇女免费安排妇科病、乳腺病筛查,筛查经费标准从35元/人提升至228元/人;2013年起推动家政服务行业规范管理,创建示范性家政服务站,制定行业标准;2014年起举办小学生爱心暑托班,实现对所有街镇以及暑期时段的全覆盖;2017年起建设托育点,新增普惠性托育点219个,建立社区公共托育点45个;推进本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建设,截至目前已有112个工作站投入运营。

坚持以问题需求为导向,聚焦解决急难愁盼问题,有效增强妇女儿童家庭的安全感。出台妇女、儿童健康服务能力建设两个专项规划,推进落实基础保障类、惠民服务类、创新提升类60个项目。持续深化五大区域儿科医联体建设,不断完善“全专结合”和“医防融合”模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实现儿童初级保健和儿科诊疗全方位整合型服务。建立中心城区与郊区结对帮扶长效机制,率先成为全国第一个整体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的省市。成立上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中心和16个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推进心理健康教育进教材、进课程、进活动、进网络、进家庭。在全国率先开展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工作,实施儿童孤独症筛查干预和回应性照护支持等试点项目。成立上海市视觉健康中心。建立全国首家省级儿童罕见病诊治中心。颁发全国首个针对困境儿童安全保护工作的操作规程,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妇女儿童保护体系和工作机制。

坚持以项目化推进,满足新要求新期盼,有力提升妇女儿童家庭的幸福感。妇女儿童保健、生育服务和保险、儿童疫苗接种、义务教育、教育资助、困境儿童保障等多项妇女儿童服务列入《上海市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清单(标准)》等,切实保障妇女儿童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权益。2014年起搭建“向社会力量购买妇女儿童家庭服务平台”和“寻找公益创变客——妇女儿童家庭公益服务项目创意大赛”两大项目平台,累计投入2.7亿元,合作2309家机构,开展妇女儿童关爱、家庭建设等项目3092个,更好地为妇女儿童和家庭办实事、做好事。

“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目标

《新民周刊》:立足妇女儿童事业新发展阶段,对于“女性与家庭”“儿童与家庭”的关系,上海如何考量?推出了哪些举措?

马列坚:我们主动作为,先行先试。在《上海妇女发展“十二五”规划》中,首次将“家庭福利”单列为优先发展领域,突出家庭视角,开展国内外家庭福利政策研究,完善家庭政策。在全国率先制定家庭教育指导大纲,加强社区家庭文明建设指导中心建设。在全国率先试点推进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教育进课堂,落实性别平等意识从小抓起。提出符合上海城市特点的男女厕位的合理比例,增加方便妇女儿童如厕的设施设备,增设第三卫生间。实现贫困家庭儿童文化福利补贴全覆盖。

《新民周刊》:贯彻妇女儿童事业新发展理念,上海如何鼓励更多优秀女性与国际接轨,提升城市影响力?

马列坚:上海以联合国通用指标和发达国家国际大都市指标为参照系,开展女性经济活动参与率、男女收入比等国际通用指标,以及女性人才贡献率、女性幸福指数、妇女儿童阅读率等创新指标的监测统计。“十三五”上海市女性幸福指数(4.17)较“十二五”(3.54)有大幅提升。率先在全国编撰《性别统计手册》,开展国内外数据比较,每年印制妇女儿童发展状况统计数据折页,发布妇女儿童发展统计报告。定期举办妇女、儿童发展国际论坛、上海国际儿童戏剧展演、浦江创新论坛女科学家峰会、世界人工智能大会AI女性菁英论坛、顶尖科学家“她”论坛等国际性活动,提升上海的国际影响力。

《新民周刊》:服务构建妇女儿童事业新发展格局,也离不开科研先行与创新实践。在这方面上海已经取得了哪些成果?

马列坚:通过市政府决策咨询研究专项课题公开招标方式,60多项妇女儿童家庭方面的课题立项,课题成果为推动政府决策和实践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上海公共场所母婴设施建设现状及发展研究》促进了各类公共场所母婴设施建设,启用全国首个省级母婴设施电子地图;《优化配置本市社区儿童活动场所研究》,推动了全市儿童友好社区创建试点工作,158个街镇成功创建上海市儿童友好社区示范点;《关于〈妇女权益保障法上海实施办法〉全面评估和修改建议》为《上海市妇女权益保障条例(草案)》立法项目提供重要参考。

《新民周刊》:未来,上海如何继续努力,保证妇女儿童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马列坚:在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新征程上,必须把推动妇女儿童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妇女儿童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妇女儿童工作的高效能治理,作为上海妇女儿童事业最集中的工作导向和最鲜明的奋斗指向。

新时代新征程,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两个大局”,始终坚持将“四个放在”作为思考和谋划上海妇女儿童工作的基点,在新的时代坐标中坚定追求卓越的发展方向,在推动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儿童优先原则的落实,推动妇女儿童同步、协调、全面发展上更有担当、更有作为,全力推进上海妇女儿童事业迈上新台阶。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