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出没”系列大电影已成贺岁档“判官”。
小观众在影院里观看《熊出没·重启未来》,情绪高涨。
“熊出没”IP的商业版图从电影本身延伸至主题乐园、游戏、周边产品等多个领域,形成了完整的IP生态链。这种全产业链的布局,也许值得国产动画电影借鉴一下。
记者|金姬
如果说2025贺岁档中的《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是中国电影的佼佼者,那么另一部动画电影《熊出没·重启未来》则是贺岁档的“梯队判官”——比它票房高的肯定是佳片,因为被戏称为“贺岁档钉子户”的“熊出没”系列大电影,每部都是及格线以上的合家欢电影。
截至2月10日,2025年贺岁档票房创下历史纪录!其中,“熊出没”系列第十一部大电影——《熊出没·重启未来》票房6.55亿元。虽然远不及前两年每部十几亿元的票房,但这一动画IP系列大电影的票房之和已超过80亿元,在中国动画IP系列片中位居第二。从单部票房来看,国产动画影史票房前十中,《熊出没》也占据了半壁江山。
对于家长而言,贺岁档带孩子去看《熊出没》,准没错!
误打误撞的贺岁档“钉子户”
2025大年初一上映的《熊出没·重启未来》,是“熊出没”系列在陪伴观众走过11个春节后,迎来的“科幻五部曲的最终章”。在这部电影里,熊大、熊二、光头强意外地和来自未来世界的小亮一起穿越到100年后:世界发生巨大灾变,孢子植物全面入侵,人类在末日中艰难求生,整个地球危在旦夕!而这一切的罪魁祸首竟是光头强?……
如果只是看过“熊出没”系列电视动画片的观众,可能会觉得大电影的剧情和电视剧没啥太大关系——那个在森林里因为砍树而和熊大熊二斗来斗去的光头强,在大电影里化身成了熊大熊二的好朋友,一会儿穿越时空,一会儿拯救人类。而每一次,光头强这个有着许多缺点的小人物,总能因为主角光环而在大冒险中成为关键人物,和熊大熊二在拯救世界中实现自我成长。
“熊出没”这个大IP诞生于2012年,是新三板挂牌公司华强方特的自有IP。华强方特的核心业务包括文化科技主题公园、文化内容产品及服务两大板块,后者由方特动漫主要负责。总导演丁亮称:“在《熊出没》之前,我们做过很多动画片,其中有一个叫《生肖传奇之十二生肖总动员》,里面有几个跑龙套的熊,当时获得很好的反响。于是我们就想让这几只熊也成为主角,为他们量身定做一套电视动画片,熊大、熊二就此诞生。”
很快,这个每周一集、每集13分钟的搞笑3D动画片红遍大江南北。2013年,央视少儿频道希望方特动漫做一部适合儿童观看的电视动画电影,时长为60分钟,春节期间电视台播放,不在院线上映。想不到的是,《熊出没》试水的第一部电视电影《熊出没之过年》,就创造了央视少儿频道自2003年开台以来最高的收视率。
尝到甜头的方特动漫乘胜追击,在2014年1月推出了首部院线大电影——《熊出没之夺宝熊兵》,一下子斩获了2.47亿元票房。而在当年元旦和春节期间播放的电影多达36部,《熊出没之夺宝熊兵》票房虽然不及《神偷奶爸2》和《冰雪奇缘》,但力压同期的“喜羊羊”大电影,成为首部票房破2亿元的国产动画电影。
天时地利的是,2015年以后,“喜羊羊”系列大电影就“断更”了,低幼动画市场基本就只剩“熊出没”这个IP了。方特动漫分别于2015年及2016年春节前推出大电影《熊出没之雪岭熊风》《熊出没之熊心归来》,各取得2.95亿元、2.87亿元的票房。
经过前面三部的试水之后,2017年,“熊出没”系列第四部大电影——《熊出没·奇幻空间》终于有底气定档大年初一,开始与其他贺岁档大片“正面硬刚”。
也是从2017年开始,“熊出没”大电影的票房都在5亿元以上。2023年的《熊出没·伴我“熊芯”》和2024年的《熊出没·逆转时空》票房都超过10亿元,成为贺岁档电影的“定海神针”。
2021年的第七部大电影《熊出没·狂野大陆》是科幻题材,也是这一IP“科幻五部曲”中的第一部。影片的故事基底是人类可以通过基因技术自由变身为各种动物。正是从科幻系列开始,“熊出没”系列不带娃的观众比例逐渐增多。
而且,动画电影往往首选暑期档,这反而让“熊出没”系列另辟蹊径,成为贺岁档“钉子户”。毕竟,近十年来票房前十的动画电影除了“熊出没”,其余都在暑期档或国庆档,如暑期档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2015年9.56亿元)、《哪吒之魔童降世》(2019年50.35亿元)、《长安三万里》(2023年18.25亿元)和国庆档的《姜子牙》(2020年16.02亿元)。
关注“熊出没”系列的人会发现,头几年的几部大电影,故事的主题多为拜年贺岁,或是公路冒险为主。熊大、熊二和光头强三人经历一次简单的冒险,达成各种意义上的和解。自2017年《熊出没·奇幻空间》开始,大电影都会探讨当时最流行的议题。比如基因、短视频、人工智能、环保、平行宇宙、超级英雄等等,不再是低幼的内容,也因此吸引更多成年观众走进影院。
值得一提的是,“熊出没”系列电影不仅收获了高票房,还成了贺岁档中检验头部影片成色的“梯队判官”。
以2023年贺岁档为例,大年初一同时上映的共有6部电影,《熊出没·伴我“熊芯”》以14.95亿元的票房排名第三,排在第一、第二的《满江红》《流浪地球2》票房每部都过40亿元,排在它之后的则是票房不足10亿元的《无名》《深海》《交换人生》。
再以2024年贺岁档为例,《熊出没·逆转时空》排名第三,也是“熊出没”系列票房最高的一部,获得19.84亿元的票房。排在它前面的《热辣滚烫》和《飞驰人生2》票房每部都过20亿元,排在它后面的《第二十条》票房也很接近。而《红毯先生》《我们一起摇太阳》以及两部动画电影《黄貔:天降财神猫》《八戒之天蓬下界》都在上映几天后宣布撤档。
之所以《熊出没·逆转时空》票房创纪录,可能是因为这是“熊出没”系列第十部大电影。其中有一个战斗场面汇聚了前九部的所有动画角色,如同《复仇者联盟4》+迪士尼百年庆生结合体,让影迷大呼过瘾。
据华强方特2024年半年报,第十二部“熊出没”系列电影正在持续开发中。
“熊出没”系列大电影的成功,也让母公司华强方特赚得盆满钵满。除了电影票房收入,华强方特将“熊出没”元素融入旗下39个乐园,又打造了3个以“熊出没”为全园主题的乐园。《2023年度主题乐园和博物馆指数》报告显示,华强方特旗下“方特主题乐园”以8569万人次的游客接待量,从全球排名第五跃升至第二位。一定程度上讲,乐园业务延续了“熊出没”IP电影上映空窗期的热度。
可以说,“熊出没”大电影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了华强方特的股价。这也是“熊出没”系列十几年来一直不敢懈怠的主要原因。
国产动画IP大电影,需要更多的“熊出没”
遗憾的是,当下电影市场,从电视动画片IP转成大电影并获得持续成功的,似乎只有“熊出没”一家。
在“熊出没”之前,“霸屏”电影市场的国产动画电影是《喜羊羊与灰太狼》。这个比熊出没更加低幼的动画IP,2005年首次开播,是90后和00后共同的童年回忆。灰太狼那句“我一定会回来的”,成为一代人心中的名场面。“喜羊羊”系列早在2009年1月就推出了第一部大电影《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不仅成为当年票房最高的国产动画电影,也开启了喜羊羊的生肖大电影系列。
2010年1月上映的《喜羊羊与灰太狼之虎虎生威》,是首部票房破亿的国产动画电影。随后的2011—2013年,喜羊羊的生肖大电影每一部都票房过亿,也都是当年票房最高的国产动画电影。
这一局面直到2014年“熊出没”大电影横空出世而被打破。当年《喜羊羊与灰太狼之飞马奇遇记》票房只有8000多万元,第二年的《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羊年喜羊羊》票房跌到6000多万元。如果说2014年“熊出没”第一部大电影的出现是“喜羊羊”IP电影没落的外因,那么出品方原创动力2013年9月被奥飞娱乐以5.36亿元收购则是内因。再加上禁播风潮的影响,一年一部的十二生肖大电影也于2016年开始“断更”。
2022年,卷土重来的“喜羊羊”系列推出了《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筐出未来》,只可惜风光不再。处于亏损状态的《喜羊羊与灰太狼》,又岂能继续得到资本的青睐。
其他一些国内动画IP也曾尝试过大电影,但都铩羽而归。
以上海出品的动画IP“大耳朵图图”为例,第一部大电影《大耳朵图图之美食狂想曲》在2017年暑假上映,虽然获得第3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片,但只拿到了4000多万元的票房。
2021年国庆节,“大耳朵图图”系列第二部电影《大耳朵图图之霸王龙在行动》继续试水,也只拿到5000多万元的票房。据说第三部大电影《大耳朵图图之梦回赤壁》2023年就已备案,但没有进一步的消息。
而“喜羊羊”IP倒下后的奥飞娱乐,专注于“超级飞侠”和“贝肯熊”的IP大电影,可惜票房都不过亿,口碑和票房都无法和当年的“喜羊羊”系列媲美。
2023年秋天,B站宣布与上影集团旗下的上影元一起合作,把《中国奇谭》系列中三部动画短片《小妖怪的夏天》《林林》《乡村巴士带走了王孩儿和神仙》改编成大电影。《小妖怪的夏天:从前有座浪浪山》预计将会在2025年登上大银幕。
当下成功的动画电影IP,除了“熊出没”,就是两部票房破百亿的“哪吒”。但饺子的“哪吒”系列五年磨一剑,周期太长,未必适合IP维护。而“熊出没”IP的商业版图从电影本身延伸至主题乐园、游戏、周边产品等多个领域,形成了完整的IP生态链。这种全产业链的布局,也许值得国产动画电影借鉴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