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严敏
1300人的摄制组在置景前请了潜艇专家指导,定制了许多设备,真实还原了潜艇的内部结构。
军事动作片作为中国电影的崭新类型,打从《战狼》系列问世后就蜚声世界影坛。春节档上映的《蛟龙行动》更有新的突破,以新的题材、新的风格和新的美学呈现中国军人的英雄范儿和爱国主义情操,堪称中国军事动作片的飞跃,也给世界电影画上浓墨重彩一笔!
《蛟》的题材新在描写了一场核潜艇大战,故事发生在深海:某日,中国海军截获情报——一艘超级潜艇正密谋一项针对我国东南沿海城市的绝密军事“恒星”计划。我方派出最新型潜艇“龙鲸号”,与特种部队蛟龙小队协同作战。海底战场险象环生,火山口遍布,潜艇遭遇重重陷阱,与敌多番周旋,一场惊心动魄的深海决战拉开帷幕……
成功的军事片既要写事也要写人。蛟龙小队由新老队员组成,四栖作战,岸上海下有近身搏击、持枪对决、远程炮轰,个个身手不凡。16名一流演员联袂诠释,分工明确,个性鲜明:黄轩饰队长兼突击手,杜江饰副队长兼爆破手,于适和韩东君饰突击手,王彦霖饰狙击手,王俊凯饰声呐兵等。张涵予则饰艇长,他有句台词:“为了逆转这场危及人类的毁灭性灾难,我们向死而生,与敌人展开一场深海决战!”体现出中国军人“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决心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胸怀。
片中的动作戏接近实战的真实风格,导演要求“绝对不花哨”,为此请了体重200多斤、身高1米9以上的外国演员来演蛟龙小队的对手。在排练和拍摄搏斗戏时都不用替身,真打实打,好多次都推翻重来。而最后打赢敌人,靠的是顽强意志力。
《蛟》虽然用了道具潜艇,但4艘都是1比1还原原物,花了17000小时建造,其中有1艘长120米。加上潜艇基地设施、钻井平台等50多个场景,不仅规模宏大,还是“科研式拍摄”——1300人的摄制组在置景前请了潜艇专家指导,定制了许多设备,真实还原了潜艇的内部结构,有9个舱室和众多过道,甚至每一个仪表盘每一根电线和每一颗螺丝钉都精心打造。而且连操作流程和作战系统都复制得毫无差别,只有在拍到关键部位时严格掌握分寸,防止泄密。
《蛟》如此不惜工本,精益求精,只为了“拍摄出面向国际、属于中国电影的潜艇大片”,既展示了中国海军的强大实力和“国之重器”的无比威力,也显示了中国电影工业一一特别是重工业的一流水准。
片中还有不少爆炸戏,如队员背着受伤队长奔跑,身边50个炸点接连发生爆炸,一片火海,热浪滚滚,那种紧迫感和危机感让观众觉得就像在真实的战场上,紧张得透不过气来。这种沉浸式体验,正是把观众拉回到影院的大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