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21日 星期五
程俊治印
第37版:广域/城与事 2025-02-17

程俊治印

王泠一

漫画/崔泓

王泠一(上海 ,学者)

龙年收官之际,上海师生们爱戴的于漪奶奶喜获一枚精致而独特的篆刻新年贺礼!作者是安徽无为籍青年篆刻家、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徐汇区天平社区学校篆刻班教师程俊。

佳话的起因是:天平德育圈的“社区小记者”、汇星幼儿园大班的董洛琳同学,品读了由上海教育发展基金会赠送的人民教育家于漪传记后,在园长妈妈杨月红老师鼓励下给奶奶写信提问。其中有个童言无忌的问题:“我很喜欢唱歌和跳舞还有运动,可以不学习语文就只学习唱歌跳舞和运动吗?”没想到于漪奶奶当天就回信了。她和董小记者这样谈心说:“其实你天天都在学语文,而且学得比较好。你要唱歌,老师一句一句教,你一句一句学,听懂了歌的意思,所以你的歌唱得好,唱得开心。跳舞也一样,老师一个动作一个动作教,你认真听,懂得老师说的意思,所以你的动作就特别优美。你要和小朋友说话,表达你的想法,这是用语文……人每天,要吃饭!语文就和吃饭一样,天天要听说读写,离不开它。你天天成长,兴趣爱好会越来越多,一定会喜欢它,学得更好。”

董洛琳的同龄好朋友管智勋,因为实地观摩过天平杯篆刻展,就敬请他们喜爱的麦子姐姐(天平街道社发办主任丛海燕、2021年荣获上海市人民满意公务员称号)提供治印援助。麦子姐姐欣然接受两位小记者提议,并且兴致勃勃地介绍说:“天平社区学校早就有书法绘画班,我觉得缺了篆刻就少了灵魂。于是我们在2023年开设篆刻班,请来了‘90后’程俊老师。他任教以来的直感是:天平篆刻班学员活跃度高,出勤率特别好,多数学员两学期下来就可以自己刻印,并具备良好的印学审美。篆刻必须有书法功底和绘画熏陶,我觉得这是一种艺术和美学的交织升华。”她还告诉笔者程俊对现代书法家与金石家、西泠印社创始人王福庵作品的印象,即“王福庵老先生作品自然是富有灵魂的,几乎每一位学篆刻的朋友都学过先生的《说文部目》及铁线篆等,其印章之规矩、法度,篆法之规律严谨,线条带燥方润,无可比拟,令后人仰望”。

为了满足徐汇区全域篆刻传承、交流之需,天平街道在区政府文化主管部门支持下对全区征稿并办天平杯篆刻展览,相互学习交流,都放在永嘉路578号都市之光公共艺术空间,已成功办了两年。都市之光艺术空间原址曾经是王福庵居住地,他在上海解放后应陈毅市长安排任职于邻近的上海中国画院。换言之,他在天平工作了十一年!

在和麦子姐姐谈论治印心得时,我觉得程俊的篆刻手法和王福庵很接近。细品程俊这枚新作品的印面,可以说是方寸之间定乾坤——从草根教师到人民教育家!其灵感来自于于漪传记和上海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王荣华教授的经典评价。而印墙上铭刻着“薪火相传”!这是程俊制印过程中的神来之笔!由此,我和麦子姐姐认为这是新年里给于漪奶奶的最佳贺礼!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