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8日 星期二
韩国制造业面临“节节败退”
第29版:广域/观察家 2025-11-17

韩国制造业面临“节节败退”

詹小洪

未来,若韩国无法破解原材料依赖、人才流失与政策摇摆的三重困境,其制造业与中国的差距或将进一步拉大。

詹小洪

韩国产业界普遍认为,制造业的衰退源于多重结构性困境。

2015年《中国制造业2025》的出台,标志着中国向制造强国转型的系统性发力。十年间,中国制造业实现了从规模扩张到质效跃升的跨越,不仅重塑了全球产业格局,更让曾经在高端制造领域占据优势的韩国面临节节败退的竞争态势。

据韩国产业研究院称,十年来,在13个主要制造行业中,除芯片以外,其余12个行业韩国均落后于中国。在汽车、造船、机械、钢铁、二次电池、通信设备、显示器等领域,中国已超越韩日美成为世界第一。在全球64项核心技术中,中国在57项中排名第一,美国仅有7项全球领先,韩国为零。

中韩制造业竞争从互补转向全面对垒,中国在多数领域完成赶超。数据显示,中国制造业全球份额已攀升至35%,而韩国始终未能突破5%。

两国在整个产业链中的竞争进一步加剧。加上中国在存储芯片和汽车领域的技术和价格优势快速提升,且这两大品目均为韩国的主力出口品,两国在海外市场上的竞争将进入“白热化”阶段。

韩国产业界普遍认为,制造业的衰退源于多重结构性困境。

其一,中国实施《中国制造2025》后,制造业竞争力大大增强。

其二,原材料与中间产品依赖导致的“卡脖子”风险。韩国95%的矿物需求依赖海外进口,尤其是核心材料稀土自华进口占比极高。截至去年,韩国政府管理的31种稀有金属中有20种自华进口。半导体的核心原材料铌和硅的对华进口依赖度分别为78%和63%。二次电池正极材料核心原料锂的进口总额中,中国占比达到65%。

其三,产业结构单一与创新乏力。韩国制造业过度集中于存储芯片、二次电池等少数领域,且长期局限于西方主导的分工体系,缺乏全产业链布局能力,半导体设备进口依赖美日荷达77%,自主可控性不足。同时,韩国理工科人才储备下滑,选择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数量减少,为创新发展埋下隐患。

其四,韩国政治上党争不断、政局不稳,导致产业政策摇摆。政权每5年更迭一次,20年来,每届政府经济增速平均下降1个百分点。

痛定思痛,韩国舆论认为,韩国制造业的节节败退,本质是全球产业格局重构与自身发展短板叠加的结果。中国凭借完备的产业链、持续的技术投入和稳定的发展环境,打破了传统产业转移规律,而韩国则受制于对外依赖过深、内部治理失衡等问题。未来,若韩国无法破解原材料依赖、人才流失与政策摇摆的三重困境,其制造业与中国的差距或将进一步拉大。

这场十年竞争的变局,也为全球制造业发展提供了深刻启示:唯有坚持自主可控、持续创新与稳定发展环境,才能在全球产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发自首尔]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