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8日 星期二
信息 七秩荣光,琢越之路
第78版:艺术 2025-11-17

七秩荣光,琢越之路

王悦阳

1962年越剧电影《红楼梦·读西厢》徐玉兰饰贾宝玉,王文娟饰林黛玉。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海越剧院将继续笃行琢越之路,奋写时代新章,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搭建桥梁,向世界展现越剧的东方美韵!

撰稿|王悦阳

越剧发源于浙江,发祥于上海,在现代都市文化的浸润中迅速壮大,形成了典雅时尚、优美抒情的独特艺术风格。作为中国传播范围最广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它受到从城市到乡村、从南方到北方、从国内到海外千千万万不同职业、不同年龄观众的喜爱,而上海越剧院更是观众心中的越剧艺术殿堂。

上海越剧院成立于1955年3月24日,首任院长为袁雪芬,前身为1950年成立的华东越剧实验剧团。70年来,剧院始终继承20世纪40年代的越剧改革精神,汇聚众多表演艺术家与创作名家,深耕笃行,创造出流派纷呈、精品迭出的繁荣局面,将越剧带向全国、走向世界,推动这一剧种达到新的发展高度。今年是上海越剧院建院70周年。为展现70年来的历史积淀与艺术成就,传递越剧艺术的魅力与时代生命力,“琢·越——上海越剧院建院70周年主题展览”于近日在上海图书馆第一展厅正式开展。

此次展览是对剧院辉煌历程的回望与致敬,“琢”代表剧院对艺术精益求精的打磨精神,“越”蕴含跨越挑战、超越自我的进取追求,谐音“卓越”,既总结70年辉煌成就,更是剧院对未来发展的期许。展览精心设置“蜚声四海”“璀璨星河”“舞台华章”“越艺精粹”“育英传薪”“沃土深耕”“艺论铸魂”七大单元,分别从剧院历史、艺术家风采、剧目建设、艺术特色、人才培养、观众培育、理论研究七大维度,系统呈现剧院的发展脉络与艺术成就。现场展出400件左右艺术档案与实物藏品,涵盖珍贵老照片、演出说明书、创作手稿、老唱片、戏服、舞台道具、舞美设计图及舞台微缩模型,其中不乏剧院向社会公众征集而来的珍贵档案资料。每一件藏品都承载着越剧发展的关键记忆,观众可从中直观感受越剧艺术的细腻与越剧历史的厚重。

作为越剧“四大经典”剧目,《梁山伯与祝英台》《西厢记》《红楼梦》《祥林嫂》不仅是上海越剧院的艺术瑰宝,也是越剧剧种乃至中国戏曲的宝贵财富。这四部剧作集中体现了越剧的美学风格,潜藏着越剧艺术的密码,至今仍是越剧创作的至高典范。由上海越剧院编撰、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画册《琢·越——越剧四大经典剧目》在展览开幕式上正式发布。

作为上海越剧院建院70周年的重要活动之一,“琢·越”主题展览不仅是对剧院70年来时路的回溯,更是对越剧未来传承与创新的有力推动,既为广大观众提供了一个近距离感受越剧艺术魅力、了解越剧历史的平台,又打开了一扇越剧艺术与时代对话的窗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海越剧院将继续笃行琢越之路,奋写时代新章,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搭建桥梁,向世界展现越剧的东方美韵!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