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6日 星期六
我们约定春天见
第33版:广域/城与事 2023-01-02

我们约定春天见

安宁

漫画/崔泓

安宁(广东深圳,职员)

三年前的一天,我和先生专程到深圳美术馆,见大门紧闭,遗憾之余,发现侧门开着,一群人正在布展,迎面而来横幅:“思逐风云——周凯山水画展”。环顾布展空间,见一位古稀老人站在画作前思考,一位气质优雅女子与几位学生模样的人,趴在地上整理着作品,遇我们贸然闯进,抬头微笑招呼。我俩则被刚刚挂上墙的一张张山水画吸引。我来自黄山,喜欢山水画,一年四季风光迥异的黄山,不仅令我自豪,也令无数画家着迷。站在周先生画作前,倍感画面亲切,仿佛看见故乡万壑群山。我明明知道他画的不是黄山,或者说不是具象的黄山,我却从画面中看见云烟缭绕中500里黄山……

转到中间的玻璃柜,一幅长三米的书法手卷,出手不凡,让人喜爱。一打听,周先生果然研究过赵孟頫的书法。

这之后,便是三年疫情。虽然,我心心念念想登门拜访周凯夫妇,但封控中我们,咫尺天涯。直到如今,我得以去探望周凯夫妇。另一个说服自己的理由是:周夫人微信上发出来的垂丝茉莉及花花草草太吸引人,就凭这,也应该去学习学习。

找到周凯夫妇所住公寓,一进客厅,茶几上、边柜上,电视机柜上,阳台上全是花草。它们并不是什么名贵的植物,一棵芭蕉树上剪下的叶子,放进玻璃瓶中,长出茂盛根系。发芽的山芋插在花器中,成为曼妙的爬蔓。周夫人指着阳台上几个发芽已长出嫩叶的山芋,对我说:走的时候,记得拿走一个。可惜,走的时候,我还是忘记拿了。

周先生的画室并不大。一张两米长、一米多宽的画桌,正对着一面墙,墙上张贴着两张准备参加一年一度的深圳美术馆展览的6尺整张的大画《苍穹》《渊薮》。据周先生介绍,一幅画天,一幅画地。苍穹题的是白居易的诗《我生》。渊薮无题。周夫人说:这两幅画,周先生画了四个半月。一天里,画几笔挂上墙,然后放下来,又画几笔,反反复复爬上爬下,一天画几次,很辛苦。

周夫人泡上一壶熟普,我们边喝边聊。周夫人指着客厅墙上一幅周先生早期油画作品介绍:“你们看!这画上的女孩和我们女儿长得一样,那时候,女儿还没有出生呢。”沙发旁案几上几张他们女儿的照片,和油画上的女孩的确很像。油画上是一家四口,现实版的他们一家仅三口。那个年代是可以多生几个的,但为了事业,他们选择只要一个。

聊天中得知周凯1965年毕业于上海美专油画系。30岁的时候,他的书法老师胡问遂问他“画画丢掉没有”,得知他在画山水画,便介绍他跟好友陆俨少学。两年之久,周凯几乎天天为陆俨少铺纸、研磨、洗笔,观摩大师作画。周凯的母亲说周凯太幸运了,能够跟着活着的大师学画。1979年,周凯幸运考上陆俨少的研究生,当时全国仅招生5名。1981年周先生研究生毕业,有感而作一幅立轴画,以谢爱妻。

1985年,这幅画作伴随他们来到深圳大学。周夫人说她当时来到深圳,常常哭。那时的深圳就一个大工地,一脚水坑一脚泥土的地方,买菜都没有地方买。直到今天她都怀疑来深圳是否正确决定,并询问我家先生是否后悔来深圳。“我是从小地方来的,当然很值了!”先生笑哈哈回答。

为解乡愁,周凯夫妇于2006年在上海买了一套房子,春秋季返回故乡小住。

临别,我们邀请他们将来回上海,路过黄山,一定再去看看徐霞客眼里“五岳归来不看山”的黄山。我们约定春天见。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