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9日 星期日
茶之路:神州一叶香寰宇
第65版:中国茶,最大“非遗” 2023-01-02

茶之路:神州一叶香寰宇

王煜

上图:2022年 12月7日,一名与会者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二阶段会议的中国角品尝中国茶。

下图:2018年12月1日,云南省大理州巍山县牛街乡爱国村村民赶着马帮从茶房寺下的茶马古道上经过。

茶之路,不仅是茶叶的贸易之路,更是文化的传播之路、历史的演进之路。

记者|王煜

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名扬天下。其实,“茶之路”在源远流长、影响深远等诸多方面,均可与之媲美;在许多时候,还与前者共享同样的路径。

起源于中国的茶叶,在千年的时光洪流中,传遍世界各地。它超越了国家、民族、语言、宗教,为全世界的人们宠爱,甚至多次成为改变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直接原因。

传向近邻与茶马古道

据学者考证,中国茶叶最早向境外正式传播是在南北朝时期,当时中国人与土耳其商人在边疆贸易时,茶叶是首先输出的商品之一。按此观点,在5世纪晚期,中国茶已外传到土耳其。

之后的唐代,大量进入长安的阿拉伯商人在中国购买丝绸、瓷器的同时,也常常带回茶叶。经丝绸之路,茶叶向中亚、西亚的流传,以及途经它们向更远之地的传播,在很长的时间内未曾停止。

茶之路较早延伸之处,是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与朝鲜。

隋文帝开皇年间,即日本圣德太子时代,中国的文化、美术及佛教向日本输出,饮茶方法也随之到达东瀛。据日本茶叶历史文献记载,圣武天皇天平元年(即唐玄宗开元十七年,公元729年)四月八日,召一百僧倡人禁廷讲经,第二天赐茶百僧,此为日本正式饮茶的最早纪录。

6世纪—7世纪,日本与中国在佛教领域交流频繁,日本僧人最澄被认为是最早把茶叶种子带回日本栽种之人。他在中国结束学习后回到日本,把茶籽栽种在日吉神社旁边,后者成为日本最古老的茶园。

12世纪早期,日本僧人荣西访问中国,他从中国带回对佛教教义的理解,同时带回更多的茶叶种子与中国饮用粉末绿茶的新风俗。品茶与佛教理念在日本相互依赖,共同发展,最终形成了一种复杂独特的仪式与文化流传至今,这就是日本茶道。

828年,朝鲜使节大廉由唐朝带回茶种,种于智异山下的华岩寺周围,朝鲜半岛从此开始了茶的种植与生产。此事见于朝鲜《三国本纪》卷十《新罗本纪》兴德王三年部分:“入唐回使大廉,持茶种子来,王使植地理山。茶自善德王时有之,至于此盛焉。”与茶同到朝鲜半岛的,还有中国的茶俗、茶礼。至宋代时,新罗人继续学习中国的茶文化,他们以此为基础,建立了自己的一套茶礼。

茶叶经茶马古道,先是在中国境内不同地区之间传播,之后又向周边国家辐射。它起源于唐代的“茶马互市”。藏民的饮食中常含高热量的脂肪,而茶叶不仅有助于分解人体内多余的脂肪,还可以降低藏民喜食的糌粑带来的燥热。因此,尽管藏区并不属于产茶区,但当地民众仍然养成了喝酥油茶的习惯。这带来了藏区对内地茶的需求,而内地又很需要藏、川、滇地区出产的良马,各取所需的互补贸易应运而生。

茶马古道在中国境内主要有三大主干道:青藏道、滇藏道与川藏道,它们的终点都是拉萨。茶叶抵达拉萨后,再进一步向毗邻的不丹、尼泊尔、印度等境外地区传播。同时,从云南出发的茶商,一路向南,把茶带到了缅甸、越南、老挝、泰国等地。

随着以茶叶为载体的商贸日趋发达,宋、元、明、清先后强化了这条道路,由此形成了亚洲大陆上庞大的以茶叶为纽带的网络。兴盛延续一千多年,直至川藏公路的建设后,茶马古道彻底废弃。如今,作为茶文化遗迹的茶马古道包含多种表现形式,比如古茶园、古茶树、古茶号、老茶厂,古城镇、驿站和集市,古道路、古桥梁、古寺院以及水井、摩崖石刻等等。

茶叶和茶文化是中国传入西方的第一物种和载体文化。千百年来,马帮在这条道路上活动,中国人、印度人、波斯人等将这些茶叶接力转运,送达世界各地。

茶道不辞行万里

中国茶传播到欧洲,除了经由众所周知的海路之外,还有一条陆上传播通道。它是古丝绸之路逐渐衰落后,在中国兴起的另一条陆上国际商路,以山西、河北为枢纽,出长城,过蒙古,穿越俄罗斯的西伯利亚,直达欧洲腹地,被称为“万里茶道”。

蒙古位于这条国际商路的出口处,所以当地人饮茶较早。《宋史·张永德传》记载:“永德在太原,尝令亲吏贩茶规利,阑出徼外羊市。”由此可见,宋朝时中国已与蒙古用茶换羊,后者民众已开始饮茶了。

明代,中国严控对外茶叶贸易,尽管如此,民间仍有与塞外的“茶马互市”。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中国公使赴俄国,向俄国沙皇馈赠了茶叶;不过当时俄国还从未有过饮茶之举,此行并未引起重视。1638年,斯特可夫又从蒙古将中国茶带去俄国。然而中国茶叶直接经蒙古从陆路销往俄国则要等到17 世纪后半叶开始,“万里茶道”的出现。

这条道路由清代晋商开辟,晋商运输茶叶采取先水路后陆路的方式,从中国的福建武夷山一路运至当时中俄边境的恰克图,再由俄商转运,最远抵达圣彼得堡。

运茶的商队从武夷山出发,先后进入长江、黄河水道,登岸后开始陆路运输,在晋商的大本营休整换车之后,在张家口出关。商队贯穿蒙古草原,途经今天蒙古首都乌兰巴托,抵达位于当时中俄边境的恰克图。之后他们横跨西伯利亚针叶林荒原,再翻越乌拉尔山脉,在莫斯科中转,最终抵达终点圣彼得堡。这段路程,在中蒙境内全程共9500余华里,故得名“万里茶道”。

早期,中国茶在俄国十分昂贵,只有王公贵族、官吏才买得起。从1833年开始,俄国从中国湖北羊楼洞引进茶籽、茶苗,试种于现今的格鲁吉亚一带,但都未获得成功。

1889年,以吉霍米罗夫为首的俄国考察团到中国研究茶叶的产制,回国后开辟茶园15公顷,后扩展到115公顷,并建成一座小型茶厂。1893年俄国人又聘请中国宁波的刘峻周等10位茶工去格鲁吉亚指导种茶技术,终于获得成功。从此,俄国才有了茶业。在中国茶工当年工作过的地方,当地人建立了一座刘峻周纪念馆,以缅怀这位为当地茶叶生产做出杰出贡献的中国人。

最初,由于路途遥远、行程缓慢,茶叶从中国种植者到达俄罗斯消费者手中需要耗费16至18个月的时间。直到1903年,贯穿西伯利亚的铁路竣工,延续了两百多年的“万里茶道”的使命才宣告结束。铁路的开通使得中国茶在两个星期内就可以出现在俄国人的餐桌上。

万里茶道跨越了今天的中、蒙、俄三国,通过这条商道,茶叶与茶文化一同输出,亚欧大陆上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进行了交流与融合。这在中国茶文化史、国际贸易史以及国际政治史上都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海上到全世界

1271年,意大利的马可·波罗随父来华,在当时处于元代的中国居住多年。十几年后,他游历中国江南茶乡,然后经南亚诸国,从印度洋、地中海归国。他将中国的茶叶、瓷器等物带回欧洲,回国后写就《马可·波罗行记》。此书震惊西方,西方人从此对中国茶有了印象。

中国茶对欧美的普遍影响,始于明代航海家郑和的七次下西洋。郑和下西洋把茶和茶文化带往南洋诸国以及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形成了一条海上的“茶叶之路”。从港口卸下来自东方的茶叶后,阿拉伯商人再接着将它们销往欧洲。

1517年,葡萄牙海员从中国带回茶叶。1560年,葡萄牙传教士将中国茶叶品种及饮茶方法传入欧洲。大批量输送至欧洲的茶叶,最初是荷兰人在17世纪。

初从中国和日本进口,再转运至欧洲各国。

17世纪以来,中国逐渐成为全球茶叶的最大输出国。海上丝绸之路其实同时也是一条“海上茶叶之路”,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包括港口、船坞、商行等多种形式。

1757年起,清政府实行对西方国家“一口通商”制度,赋予广州十三行行商对外贸易的特权。清政府规定,凡茶叶、生丝、土布、绸缎等大宗出口商品,只能由行商承办;唯有瓷器和其他杂货,才允许散商经营。行商实际上主要从事的就是茶叶的海外出口贸易,广州十三行成为茶叶贸易的枢纽。

1662年,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嫁往英国,她的陪嫁中就有中国的茶叶和茶具。在她的提倡下,饮茶成了英国宫廷的礼仪,上流社会人士随之纷纷仿效,这逐渐发展成了如今极具英伦特色的“下午茶”风俗。

随着茶叶消费量的不断增加,英国每年需耗费大量资金从中国进口茶叶,贸易逆差巨大。到了19世纪,向华输出鸦片成为英国解决这个问题的突破口,直至鸦片战争的爆发。

在此之前,茶叶还成为大洋彼岸另一场战争的导火索。1773年,当时仍属英国殖民地的美国波士顿民众,为反抗英国殖民当局的高税收政策,把英国东印度公司3条船上的342箱茶叶倾倒在波士顿海湾,史称“波士顿倾茶事件”,这成为美国独立战争的星星之火。参加这次反抗事件的人被称为“茶党”。

1784年,美国独立后派往中国的第一艘船“中国皇后”号,满载着茶叶等货物返回。

中国茶传入南洋诸国,自两宋之时起。《宋史本纪》记载:北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年),印尼人来华贸易,中国就对其有茶叶输出。当时在广州、明州(宁波)、杭州、泉州设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茶是与南洋交易的主要输出品之一。

当时泉州是“东方第一大港”,和亚非一些国家贸易频繁,福建茶大量销往海外。元灭南宋后,宋朝移居南洋各国者增多,茶叶也随之传往。元代忽必烈出师海外,用兵南洋诸国,茶叶进一步输往该地。南洋许多国家吸收了中国的茶与饮食结合的方法,“以茶为菜”,茶叶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物。

当今世界产茶大国印度,其茶种和植茶、制茶技艺也源自中国。178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一些商人利用到中国经商的时机,从广州将中国的茶籽带到印度,从此开创印度人工种植茶树的历史。到1788年,又再次引种,而且还从中国聘请五十多名茶工到印度,帮助他们制茶。

然而,茶叶在当地的种植一直未能成功。为此,印度于1834年成立植茶问题委员会,并派遣委员会秘书哥登到中国购买茶种,种于印度的大吉岭,又请中国四川雅安的茶工传授种茶和制茶技术。

经过当地人百余年的努力,直到19世纪后期,茶叶终于在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大吉岭一带发展开来。凭借多年从中国的种源和技术输入,加之气候条件优越,印度一跃成为世界产茶大国。

另一如今闻名世界的产茶国斯里兰卡,1600年就由荷兰人试种过由中国传入的茶籽,但未获成功。直至1841年德国人瓦莱姆从中国带去一些茶苗,栽种在沙格玛地区,才有所收获。斯里兰卡气候条件适宜茶树成长,政府也很重视茶叶生产,种茶业由此兴旺。据记载,斯里兰卡的第一批标准红茶,就是出自中国制茶师傅的手艺。

如今,“一带一路”倡议的实践中,中国茶仍然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作用。来自五洲四海的人们,同样可以因为共同的爱好欢聚一堂,“喜共紫瓯吟且酌”。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