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04日 星期三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能级提升
第68版:财富 2022-12-05
聚焦绿色化、数字化、智慧化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能级提升

刘朝晖

上图:2022年9月11日,上海洋山深水港码头全景。上海港集装箱昼夜吞吐量首破16万TEU。

右图:2022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在上海虹口“世界会客厅”举行。

上图:数字化技术让上海航企与机场更智慧高效。

当前,包括上海港、上海机场、中远海运、东方航空在内的上海航运、航空物流企业,都在为实现“双碳”目标进行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记者|刘朝晖

当前,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正处于从“基本建成”向“全面建成”迈进的关键节点,如何进一步提升国际航运中心的能级,在全球供应链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的航运航空业界正在寻求新路径的创新探索。

11月22—24日在上海举行的2022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以“共促绿色、智慧、韧性的全球航运业新发展”为主题,围绕行业前沿洞察、完善服务功能、枢纽能级提升和拓展国际合作等领域发布了11项最新重大成果,来自全球的航运航空头部企业、国际组织、知名专家代表齐聚一堂,为国际航运业可持续发展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贡献真知灼见。

航运业加速绿色转型

2021年全球航运业的二氧化碳总排放量达到8.33亿吨,同比增长4.9%。为减少排放,国际海事组织敦促所有船舶到2050年实现50%的减排目标。国际航空运输协会也呼吁全球航空业在2050年达到净零碳排放。坚持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是大势所趋,是时代潮流。在全球都在迈向“碳达峰”与“碳中和”的“双碳”背景下,航运业该有怎样的作为和破解路径?

在今年10月7日举行的第三十四次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上,集装箱航运巨头A.P.穆勒-马士基董事会主席罗伯特·马士基·乌格拉认为,上海具有独特的潜力发展成为全球绿色航运枢纽的领先者。

在此次2022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上,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张为表示,发展绿色航运,上海坚决扛起这一重要使命,全力发挥开路先锋、示范引领和突破攻坚作用,迎难而上,主动作为,推动绿色航运率先发展、率先见效。当前,包括上海港、上海机场、中远海运、东方航空在内的上海航运、航空物流企业,都在为实现“双碳”目标进行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论坛上专家分享的一组数据显示,连续12年蝉联集装箱吞吐量世界第一的上海港,正在加速绿色转型。

目前,上海港集装箱水水中转比例已达到50%以上;船到船同步LNG加注服务实现常态化运营;约97.95%的营运船舶岸电受电设施改造,岸电泊位占比达到79%;上海港全港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能力全面提升……上海港正在成为越来越清洁、节能、高效的现代化枢纽港。

在航运企业绿色转型的同时,造船企业也抓住航运市场绿色发展的这个重大机遇,在航运物流、装备制造等领域不断创新成果,推动航运业的绿色转型。

中国船舶集团旗下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为中远海运中石油国事LNG运输项目建造的6艘17.4万立方米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的首制船“少林”号,10月25日,在位于上海的中国船舶长兴造船基地命名交付。这是沪东中华深耕LNG产业25年,完工交付的第40艘LNG储运船。与沪东中华造船同处于上海长兴岛造船基地的江南造船,也正在探索二氧化碳运输船、氨燃料动力船的预先研发,为未来市场开发做好准备。

在去年举行的首届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上,北外滩国际航空论坛作为其两大平行论坛之一,由中国东航与上海机场联手举办,并向全球同业发布了《全球航空业碳减排合作倡议》和《四型机场绿色性能评价规范》,得到业内广泛好评。

在本届北外滩国际航空论坛上,《上海机场“绿色双碳”社区联建实践成果》发布亮相。根据这份成果,上海机场已经以2019年碳排放峰值为基准,在国内民航率先完成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系统研究。成果还预测,在“十六五”期间,包含局方、机场、航空公司、空管、联检单位、行业上下游伙伴在内的上海机场空港社区,将实现减碳100万吨的目标。

据悉,上海机场集团正在携手虹桥、浦东两大国际机场的空港社区成员,联手推进“绿色双碳”联建,预计到2030年,上海两场的特种车辆有望全面使用新能源。

中国能源研究会原常务副理事长周大地在2022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时表示,航空和水运的低碳领域需要国际合作,中国要积极参与国际航运空运组织相关的低碳领域活动。

交通运输部国际合作司副司长李冠玉也表示,中国包括航运在内的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已进入快车道。航运去碳化是一个艰巨复杂的过程,而且是全球化的行动过程,航运业利益相关方的合作对于促进航运业转型发展至关重要,需要全球航运业及上下游产业链共同参与,建立务实富有成效的合作关系。

数字化技术进行智慧赋能

航运业向绿色低碳转型的一大关键,在于加速数字化技术的运用,用数字智慧来赋能。

在2022北外滩航运高峰论坛上,中远海运用视频介绍了智利车厘子在集装箱货轮上漂洋过海不寻常的历程:即使相隔10134海里,货主也能实时了解集装箱船上智利车厘子的状态。在班轮乘风破浪的23天航程里,货主还可远程实时调节冷箱,对车厘子进行催熟等系列操作……

中远海运副总经理陈扬帆介绍,将新鲜车厘子从智利圣安东尼奥港一路护送到上海洋山港,是通过应用中远海运集运IoT(物联网)冷箱数字化专业平台“My Reefer”实现的。利用搭载第三代IoT技术的专属设备,可实时感知、实时控制散布在全球4万多个智能冷箱的状态,结合人工智能算法,为客户提供全程可视可控、冷链自主管理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助力打造更可靠、更智能、更透明的新一代全球冷链供应链。

据悉,除了运送车厘子,这项服务也帮助过众多医药和医疗器材生产厂商,将对温度控制要求极高的疫苗、抗原检测试剂盒发往海外市场。

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副局长郑清秀指出,航运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发展,使传统航运要素与现代信息通信、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深度融合,通过物联网技术、新一代通信技术、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卫星定位与地图技术、网络安全技术等,为航运业转型发展持续赋能,将推进实现航运业管理和服务升级,推动形成新一代航运系统。

目前,中国已全面掌握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全链条关键技术,已建成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14座,在建10余座,引领全球智慧港口发展,并走出国门。以科技为引领,上海以交通行业数字化转型为抓手,也在不断推进“智慧港口”探索实践,在洋山港打造了全球最大规模的全自动码头,无人驾驶智能重卡也顺利启动了运营测试。

数智赋能还让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辐射范围进一步扩大。据悉,“上海港东北亚空箱调运中心——太仓港分中心”空箱调运模式已率先启用,上海港将太仓港视为本港空箱服务延伸区,提供两港空箱一体化服务,全力纾解企业用箱压力。

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顾金山认为,港航企业要在数据上全程融合,打造畅通的港航数据链。通过共享标准、共享数据、共享创新成果,推动供应链过程的分享,实现产业链节点的融合,实现“聚点成链,组链成网”,共同打造“数字港航”。

今年,中国东航在论坛上发布了打造“超级承运人”愿景。其对“超级承运人”的定义,是指具有全球卓越服务能力、创新能力和影响力的一流航空运输企业,是积极构建民航生态圈、全面参与全球化合作的旗舰级运输服务企业,特征包括一流的运营能力、服务能力、经营能力、创新能力和影响力等5个维度。

东航发布的“智慧航空”成果也引人关注,而这是东航打造航空运输超级承运人的实施路径之一。智慧航空让航司实现全场景数字机坪、飞机全流程智慧体检和全时全域空地互联的智慧运行,让旅客可“一步到位”购票选座,在线轻松办理值机,把行李交给自动分拣机器人后,全程无感通关,轻松候机。

据介绍,以东航打造的机坪智能化供应链为例,当航班恢复正常状态时,基于全链条的在线实时算法,预计数字机坪可以在资源利用率上为东航带来15%—20%的效率提升。如果数字机坪得以推广,每年将为全国民航节省运行成本数亿元,增加廊桥服务数千万人次,飞机地面滑行的时间减少数千小时。

作为中国民航客货运量最大的航空枢纽,上海机场也在显著提升航空枢纽运营服务的数字化能级,上海虹桥、浦东两大机场运用数字孪生技术,深入推进“超级大脑、数据总线、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着力构建具备“态势感知、优化处理、智能交互和实时决策”能力的智慧机场,有效提升了虹桥、浦东两场的运行效率,改善了服务质量,增强了安全保障能力。

上海机场集团在论坛上发布的“上海机场工程数字建设成果”,介绍了其通过浦东机场四期工程建设中开展的数字化创新。据悉,浦东机场四期扩建工程已经于今年1月4日开工,其客运扩建规划,可满足2030年机场旅客吞吐量1.3亿人次的需求;11月21日,浦东机场四期扩建工程智能货站项目也启动开工,预计2024年10月底竣工,建成投运后,将为上海口岸提供每年超过100万吨的出入境货物保障能力。

中国东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党组副书记唐兵在论坛的演讲中,强调了数字化转型对于民航业变革的重要性。“如果说新冠疫情是全球民航业变革的催化剂,数字化转型就是全球民航业变革的加速器,未来十年内全球民航业的数字化发展速度将是革命性的,有可能超过任何一次技术变革。”唐兵说。

上海市交通委员会主任于福林表示,上海将聚焦智能绿色,推动航运枢纽设施再升级。打造智慧港口、智慧机场,加快传统码头智能化升级,推广无人化、自助式服务,提高航运枢纽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

未来继续提升服务能级

尽管受到疫情的困扰,但是今年前三季度,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3489万标箱,同比实现了正增长,总量继续领跑全球。最新出炉的《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报告(2022)》显示,上海以82.79的总得分继续排名第三,进一步缩小与新加坡、伦敦的差距。

这个成绩,再一次向全球展现了上海作为国际航运重要枢纽应有的硬核实力与强劲的韧性。

韧性来自广阔的运输网络、丰富多样的运输组织模式以及各方的协同配合。上海市交通委员会主任于福林表示,为提高供应链、产业链韧性,上海协同长三角加快共建辐射全球的航运枢纽,完善畅达韧性的航运集疏运体系,全面提升航运服务功能和品牌影响力。

中远海运集团、上海港、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等密切联动,发挥多式联运优势,还通过“陆改水”推动上海及长三角地区大幅增加水路运输路径,为机电、电子产品、家电、光伏、钢材等各领域企业外贸出口,以及汽车零部件、农产品水果、高端制造设备、电子元器件等进口提供了航运物流保障。

为了促进航运要素资源的有效配置,在2022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上,上海国际集装箱舱位交易平台正式上线试运行。据悉,该平台以缓解市场供需矛盾、解决高违约率为切入点,推出以“线上交易线下交收、自定义非标准化舱位、摘挂牌交易履约保障、纠纷协商”为特征的舱位交易服务。为了助力外贸企业、航运产业链化解经营风险,上期所和上海航运交易所正合力推动航运指数期货上市,构建航运衍生产品体系。

上海市虹口区副区长陈帅表示,近年来,北外滩的航运发展助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上海航运服务功能不断升级也带动了北外滩航运产业的集聚度和辐射度。这也是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被冠以“北外滩”之名的重要原因。

在2022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上,国际航运公会(ICS)宣布即将落户北外滩。这个1921年成立于英国伦敦的全球最大、最具影响力的非政府间航运组织,是船东和船舶运营商最主要的商会代表。ICS上海代表处落户北外滩,将进一步提升中国航运业的国际话语权。

上海海事大学教授、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真虹表示,目前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已从基本建成迈向全面建成,上海正积极打造国际航运中心的升级版。未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除了要抓住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创新发展的有利契机,大力发展数字航运产业、智能航运产业等方面外,更要主动参与国际航运治理。“积极提供中国和上海的方案、标准和规则,更多发出我们的声音。多打造一些类似国际航运论坛的国际间航运交流的‘会客厅’。”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