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05日 星期日
战争形态已变,人类何去何从?
第11版:战争领域第三次革命? 2020-01-13

战争形态已变,人类何去何从?

刘洪

2020年1月3日,美国防部确认伊朗高级将领在美军袭击中身亡。这张从社交媒体获取的照片显示,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国际机场附近,一处着火点冒出浓烟。

“死神”无人机。

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在首都加拉加斯出席一场军队纪念活动电视讲话时,现场发生了爆炸。这是一起由无人机执行的刺杀行动。

几百年前的人类,很难想象,原来靠大刀长矛弓箭决定胜败的战争,后来会被手枪、炸弹彻底改变;我们如今或许很难想象,这种集群化的无人机、无人舰艇还有机器人,将彻底改变战争的形态。

撰稿|刘 洪

这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当中国不少地方,无人机组成的绚丽图案和空中文字,还在让人惊叹的时候,在中东,无人机作为杀人的武器,在进行越来越多致命性的军事攻击。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标志着战争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因为战争方式已经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但其中夹杂的巨大凶险,却是我们,尤其是未来的人类不得不面对的。

无人机成为杀人利器

最新的一个案例,就是美国斩杀伊朗名将之花苏莱曼尼(Qassem Suleimani)。1月3日凌晨,巴格达国际机场,美国无人机锁定两辆目标汽车,随即发射“地狱火”导弹予以摧毁。8人被定点清除,其中有两个重量级人物,一个亲自到机场迎接贵客的伊拉克什叶派民兵 “人民动员组织”副指挥官穆罕迪斯,另一个就是贵客苏莱曼尼少将——伊朗革命卫队精锐部队“圣城旅”最高指挥官。

按照伊拉克看守政府总理阿卜杜勒-迈赫迪的说法,美国请求他调停美国和伊朗的矛盾,当天早上,他还要与苏莱曼尼会晤,后者带来伊朗有关沙特信息的最新回应。换言之,苏莱曼尼是伊拉克政府的客人,美国有利用伊拉克总理诱杀之嫌。

但美国就是这么做了,这也不是美国第一次定点清除。2011年美国清除“基地组织”精神领袖本·拉登,2018年击毙“伊斯兰国”领导人巴格达迪,美国都出动了规模不小的特种部队,分乘多架武装直升机,突入房间,展开搜索和攻击。

笔者当年在耶路撒冷工作,正是巴以冲突最激烈的时候。以色列频繁发动定点清除,比如2004年清除哈马斯精神领袖亚辛,以及他的继任者兰提西,以色列都是出动战机,发射导弹直接摧毁目标。

但巴格达机场的这次攻击显然与之不同——虽然也用了导弹,但美国没有出动地面部队,甚至都没有出动飞行员,而是使用无人机。

去年9月14日,中东还发生过另一起影响深远的无人机攻击事件。按照媒体的描述,胡塞武装至少出动10架无人机,对沙特“世界最大石油加工设施”和一个特大油田发动攻击。

最终的结果,沙特石油产能的一半被暂停,国际油价飙涨。尽管沙特宣称,真正发动攻击的,不是胡塞武装,而是伊朗。但无论如何,对手无人机的实力,也确实可见一斑。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基地组织”曾试图通过人肉炸弹袭击该设施,但被沙特安全部队成功瓦解。人肉炸弹没能完成的任务,无人机最终成功了。

我们也看到,在最近几年美国发动的突袭行动中,无人机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美国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确保了美军零伤亡。战争肯定是要死人的,出动地面部队,意味着高风险和高伤亡;哪怕是战斗机,别忘了,再先进的美国战机,在南联盟等地也有被击落的历史,飞行员侥幸生还,但往往会落入敌手,结果会让美国非常被动。

其次,零伤亡,意味着战争成本降低。毕竟,对美国而言,生命无价,不仅仅体现在道义上,一个士兵负伤,后期的护理和补贴都是天文数字。减少士兵上战场,对军费是一大节约,也不会引发政治上的轩然大波。

再次,发动攻击更从心所欲。只要是人,身处战场,难免会有心理波动,剧烈的心理波动,不仅影响部队战斗力,关键时候更会导致战场局势的反转。无人机则不同,操纵员远离战场,更能轻松理性发动攻击。

正是看到无人武器的巨大优势,美国已经不满足于无人机,而是开始建造无人潜艇了。甚至估计不用太久,机器人也将大规模出现在战场。

以前的战争,都是人的战争,一场大规模战争,往往杀人千里,伏尸百万;但未来的战争,战场上可能都没有人,无人武器攻城略地,定点清除。

表面看,擒贼先擒王,降低了普通士兵的伤亡,但作为硬币的另一面,负面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无人机操作员远离战场,他们就像游戏玩家一样,可以白天上班执行“清除”任务,傍晚开车下班享受家庭生活,和正常白领没有什么区别。

正如有些人那么喜欢战争,是他们没有亲历战争的残酷。无人机操作员不用直面鲜血,自然也缺乏对死亡的足够敬畏,一枚导弹,对他或她来说,可能只是摁一个按钮,他可以边喝着咖啡,边发射出导弹,决定对方某个人某几十个人甚至成百上千人的生死。

电影《天空之眼》就向我们展示了无人机清除的残酷。哪怕情报再详实,毕竟操作员在千里之外,你怎么保证袭击对象就是你所要的目标?又怎么确保袭击目标中没有无辜的平民?在今天的阿富汗、伊拉克、巴基斯坦,无人机攻击确实极大降低了美国的伤亡,但不分青红皂白的攻击,却造成了地面大量无辜平民的伤亡,激起更大的仇恨,引发更激烈的报复。

对强者来说,确实,可能不需要出动大规模地面部队,也改变了伏尸百万、血流漂杵的战争模式;但对被打击的弱小一方来说,意味着更不可预测的攻击,更冷血残酷的杀戮。

战场也在扩大了

战争方式变了,意味着战场也扩大了。

2018年8月,两架无人机载着C4炸药,掠过列队的士兵,对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发动攻击。当时《纽约时报》这样描述:“这似乎是一场为好莱坞编写的暗杀事件:低空飞行的无人机半空中爆炸,总统和第一夫人闪避寻求掩护,数千名列队的士兵四处逃散,所有这一切都通过现场直播传向全国”。

这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动用无人机刺杀一国元首。

马杜罗命大,侥幸逃过一劫。但坦率地说,这是因为发动袭击者是一个草台班子,摇摇晃晃的螺旋桨无人机,装着一公斤C4炸药,就想刺杀一国总统,太缺乏技术含量。失败也正常。但如果是美国军方,马杜罗还能生还吗?甚至都不需要美国军方出手,某些西方公司就能达到这种效果。

2017年11月,无人机公司StratoEnergytics发布了一款微型无人机武器Stinger。按照相关介绍,这个新式武器,比成人掌心还小,自带一个小型炸弹,其搭载的摄像头,能自动进行人脸识别,一旦确认对方就是目标,可以迅速“爆头”。

也就是说,只要将目标输入攻击程序中,这个智能微型武器,就像一枚会飞的子弹,能自动寻找并发现目标,并进行360度无死角攻击。

因为是智能无人机,根本就不需要人操作,输出命令即可。因为体积很小,所以更防不胜防;近距离攻击,能量足够穿透头骨,确保高精度杀死目标。

暗杀马杜罗的无人机,据说是两架,一架自行坠毁,一架被安全部队技术“劫持”;但可怕的是,Stinger可以编队出行,攻击部队在目标附近释放Stinger,一个Stinger负责墙壁或窗户打洞爆破,然后成群结队的Stinger进入建筑物,并寻找暗杀目标。

就如同对沙特油田发动的进攻一样,一架不行,那就10架。在这种如同蜂群一样的攻击队伍面前,拿什么来进行防护、阻挡?

无人机+人工智能,可怕的后果,超乎很多人的想象。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类似Stinger这样的无人机,将能够自动学习,不断提高攻击战术和能力。

StratoEnergytics公司颇为自信地宣称:“以后,人类不再需要给勇敢的爱国者去准备棺材,现在人工智能胜任他们所有的工作,我们的自主武器很小,速度快,准确,不可阻挡。”

战争伦理新问题

战争,由此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以前,荆轲刺秦王,必须近身搏斗,用的是短剑;后来,塞尔维亚人刺杀斐迪南大公,用的是手枪,也不能太远;以后的刺杀,真可能是杀人于无形的AI无人机了。

这不仅仅是一种战场武器,也不仅仅对政坛人物是一个威胁,如果技术被扩散甚至落入恐怖主义分子之手,你可以想象带来的灾难。商场鏖战、情场仇杀、恐怖活动,用无人机来解决,想想都很可怕。

这还是针对个人,如果针对更大目标,道理其实也是相通的,那就使用集群无人机进行饱和攻击。

几百年前的人类,很难想象,原来靠大刀长矛弓箭决定胜败的战争,后来会被手枪、炸弹彻底改变;我们如今或许很难想象,这种集群化的无人机、无人舰艇还有机器人,将彻底改变战争的形态。

用一些专家的话说,这真的是“战争领域的第三次革命”了。

战争方式变了,力量对比也变了。

对美国来说,拥有最先进的无人机,发动远程攻击轻而易举。所以,美国频繁出动无人机定点清除,包括最近一不做二不休,清除伊朗将军苏莱曼尼。

这又带来一个战场伦理问题。

毕竟,苏莱曼尼不是本·拉登,不是巴格达迪,他不是公认的恐怖组织领袖,他是一个国家军队的领导人。如果凭借武力,一个国家公然可以肉体消灭对方领导人,那还要联合国、还要国际法庭干什么。这种定点清除,是不是另一种国家恐怖主义?

伊拉克看守政府总理阿卜杜勒-迈赫迪就指责,美国这种暗杀行动,是对伊拉克主权的侵犯,公然违反了美军在伊拉克存在的条件。伊拉克议会随后全票通过决议,要求美军撤离伊拉克。

伊朗官方也斥责特朗普,这是一个“穿着西装的恐怖分子”,警告美国很快就会学到历史教训,没人能打败伟大的伊朗民族与文化。

既然定性对方是“恐怖分子”,那就跟美国猎杀苏莱曼尼一样,原则上,伊朗也能进行猎杀吧!

战争进入了全新的阶段,但这毕竟是一种不对称的战争。强者有强者的优势,但小无人机的低成本,也会让原先弱小的对手变得比以往更加强大。

就像沙特和也门胡塞武装的较量一样,从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看,沙特毫无疑问占据碾压性的优势,但战争打了多年,胡塞武装却似乎越战越勇,并频繁使用无人机对沙特目标发动攻击,而且是集群攻击,沙特也是防不胜防。

更可怕的是,我们还处于战争新形态的初期。 虽然是“无人”,但大部分时候还需要人为操作;但必然地,随着人工智能越来越先进,考虑到人的反应速度和出错概率,更多的操作必将由无人机、无人舰船乃至机器人自动完成。

这可能带来一个更可怕的情况:人工智能武器只需要预先输入指令,不再需要人类中间干预;一旦掌握了人类生死的战争机器,突然智能到集体“叛乱”起来,人类又何去何从?这不仅仅只是好莱坞的电影情节。

以前我们说,杀人的其实不是武器,而是人,在猎杀苏莱曼尼将军问题上,这一点仍然适用;但以后,杀人的既可能是人,也可能是武器,甚至只是武器,不一定是人。

作为地球上最聪明的生灵,人类发明了无人武器,无人武器又变成了廉价的杀人机器,杀人武器的进化带来更冷血的战场。未来的人类,或许正面临一个更可怕的未来。

“苏莱马尼”还是“苏莱曼尼”

在伊朗少将Qassem Suleimani遇害后,国内媒体报道中,有人将他的名字翻译成“苏莱马尼”,也有人翻译成“苏莱曼尼”,甚至在同一家媒体的不同文章中,会出现两种翻译法。

《新民周刊》请教了上海外国语大学波斯语专家刘慧。刘慧表示,“曼”更接近他的本名读音。本刊本组报道中,统一将Suleimani翻译做“苏莱曼尼”。

特朗普领导的美国虽然强大,但仍显露出“毛头小伙子”的冲动。漫画/崔泓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