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皋源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
“抗疫让一大批中青年ICU医师快速成长,我坚信唯有坚持,方得始终!”
作为新冠感染患者市级定点医院,仁济医院南院4月7日开张。4月18日,我带领重症团队入驻南院,同日,ICU开始运行。不久,需要进入ICU的患者数量快速上升。ICU床位的扩张意味着重症患者的增多,同时也反映了对国家第九版指南的执行力度的加大。指南要求重型和危重型患者需收治ICU,提高救治成功率。从另外一个角度看,ICU床位的增加,也意味着需要增加医护人员。医院克服困难,调集人员和相关设备,以保证ICU有序、高质运行。
ICU运行至5月,累计收治患者94人,包括危重型30例、重型49例、普通型15例。80%以上是老年患者,40%是80岁以上的高龄患者。但也有年轻的,有一个26岁的女孩,用新国博方舱总指挥、仁济医院党委书记郑军华的话来说,如果不是及时发现、救治,也许上海要出现一位最年轻的死亡患者。
这个女孩因核酸阳性于4月15日被收治到新国博方舱医院集中管控治疗。她身体很健康,无基础病史,但未接种疫苗。在方舱治疗期间,她情绪消极,每日仅饮水及少许流质。28日,方舱医生巡视时,发现她呼吸状态不对,立刻进行检查和分析,判断她可能发生酮症酸中毒。方舱管理人员马上联系仁济南院,通报患者情况,并启动转运。女孩送进ICU时,已经呼之不应,血压下降。检查后确认她发生了酮症酸中毒,伴随着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低血压、严重的低钾血症、高血糖。通过48小时的连续治疗,女孩趋于稳定,能够清醒对答,最终痊愈出院了。
后来,需要进入ICU的患者数量越来越少,ICU的在院患者也越来越少,这也反映了疫情的发展态势。那时,我和我的ICU团队期待着ICU能尽早关舱,相信“大上海保卫战”的胜利很快来到。
这是我连续第三年参加抗疫了,最让我高兴的是,有一大批中青年ICU医师在抗击疫情中快速成长,我相信唯有坚持,方得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