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韩雷 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上海汽轮机厂技术部工艺处处长
5月27日,上海松江沪苏湖铁路项目制梁现场,工人们正在加紧施工 摄影/陶磊 姜辉辉
“进厂时穿羽绒服,回家时已换成了短袖。”
疫情期间,我作为首批复工者响应号召回厂,没想到在厂里一住就是两个月。进厂时穿羽绒服,回家时已换成了短袖。
厂里正式封闭管理是在3月14日,但作为上海电力装备重点保供企业,厂里承担着上海多个电厂计划设备检修所需的电力装备生产加工任务,5、6月份有10多个项目要集中交付。3月23日,厂里决定闭环生产,全厂约2800名员工中,首批复工的有300多人。接到“最短时间内进厂”的电话,我立即答应了。当时想,最多住两周,拿了几件衣服就出来了,还买了一后备箱的菜,给同事们分头送去。到厂后,我成了临时党支部书记,立即投身于各项琐碎的工作。
那时,上海小区里遇到的困难,工厂里全遇到了。一日三餐怎么配送,外卖快递怎么传递,洗澡如何分批次,核酸怎么排队,怎么消毒……作为临时总指挥,我就像个“居委会大妈”,整天在“答疑”和处理紧急事情。我和同事们制定了《疫情封控期间管理办法》,千头万绪这才慢慢理顺。
4月19日起,上海陆续复工,6名工厂领导也进厂了,闭环员工人数增加到约850人。厂区分为绿区(生活区)、蓝区(闭环管理区即车间)、黄区(48小时静态区)、红区(应急隔离点),8支志愿者小组负责大门接待、黄区管理、配餐洗浴、核酸组织等,每天都在解决问题。比如,第一次全厂核酸采集用了4小时,被检测机构“投诉”。我们就把大家分为“固定组”和“游园组”,改装了采样小车,后来每次采样只需要2小时。
为尽快恢复产能,制造部门的汽轮机车间、燃机车间员工每天工作12小时,叶片中心单轴加工中心开启二班二运转。生产保障部也第一时间到位,保证几百台机床正常运转。我们技术部遇到紧急情况要去现场,但进车间要申报,就派了一个人专门驻扎在车间闭环管理。
这段日子,我最愧疚的是在家庭中的“缺位”。我妻子是医务工作者,有时要住在医院,女儿上高一,遇到困难向我求助,我总是爱莫能助。一次打印机卡纸了,我只好远程指导,她倒也自己修好了,我挺欣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