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杨明 校园送餐员、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大家都说上海交大有最强送餐‘天团’,其实一切无非源于大家共同的对学生的珍视罢了。 ”
上海交大校园有近3万学生,学生待在寝室配合闭环管理,那段艰难的日子里,师生是一条心的。我和留校的同事成为学生们的依靠,一日三餐,一天近10万份餐食全靠我们一盒一盒亲手接力传递。大家都说上海交大有最强送餐“天团”,其实我觉得没有什么高大上的黑科技,一切无非源于大家共同的对学生的珍视罢了。
我也是送餐队的一员,既负责开车又要装卸货,和其他老师一样,每个人每餐几乎要经手几百甚至上千份盒饭。我们的智能车实验室拿出了无人车,贡献了多种运输方案,还有同事以运筹学优化配送细节。其实无人小巴、无人物流车都是我们团队一直在研发的。无人小巴容量大,能装更多,无人小拖车日常也承担着大结构货物的运输和测试,是天然“送货车”,自然就想到利用它们。在此次校园送餐中,无人小巴最多一次运了1500盒,小拖车的三层结构拖斗能实现单车780份盒饭的运输。
我们刚开始送的第一餐,花了3个小时才全部送到。效率太低了!这意味着最后拿到餐盒的学生要很晚才能吃上。所以,如何提升送餐效率是大家重点琢磨的事儿。送盒饭是一个系统工程,并不是越装得多越有效率,不仅要考虑用什么车,还需要全流程各环节的优化。我和工程师给无人小拖车增加了固定部件,让盒饭不晃动;无人小巴这样的大型车辆容量很大,能装几千盒,但只有一个门,装卸效率低,所以要找到能让学生尽快吃上热饭的最优解才行。
说来有趣,送餐“天团”真有点“卷”。不同院系、部门的团队都在动脑筋优化送餐,好的方案还会共享,大家学习提升再改良。后来,在上海交大送餐“天团”群策群力的持续努力下,只需要30-40分钟学生就能吃到食堂的饭了。
有一次,有人看到我们校外试验场地的无人物流车视频,打趣说“是时候该研究无人‘三蹦子’了!”那是为厂区环境研发的,真的用盒饭来计算的话,单车装载能到2500份。不过我可不希望它真的开进校园,当时交大的疫情已经进入决战期,能看见曙光了,我更希望学生们很快能走出来用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