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梁卫民 下沉半淞园街道支援“拔点”的国企员工
“对于习惯了井下工作的我们来说,就是去解决困难的!”
5月22日,来自中国煤炭科工集团上海研究院的我收到了黄浦区组织部送来的感谢信,信中感谢志愿先锋队的同志们“为黄浦区打赢这场大仗硬仗增添了强大信心和力量”。读到这里,内心激动,万般感慨。从5月4日出征到22日脱下大白服,这段日子的点滴涌上心头,想到几件小事与大家分享。
临时停工
在半淞园街道下沉支援的日子里,最害怕的局面就是队员收到疾控中心的通知——提示对口支援的居委会出现了市民核酸检测异常。我们团队一共收到过两次,第一次收到时有年轻同志马上就坐不住了,脸色马上就沉了下来。
作为临时党支部书记,我的判断就是临时停工、全面消杀、及时沟通。大家在出征时决定有困难一起面对,这在此时无疑是给出现情况的同志吃下了“定心丸”,明确这一点后我再和出状况的同志当面一对一交流,安抚好情绪。
幸好,两次接到通知两次都复核结果正常。大家顶住了压力,这点难能可贵。
“劳力士”
我们团队的工作主要分两块,一块是我带队的核酸检测组,协助”居委会开展每日的核酸筛查;另一块是配药医疗组,为社区的老人配药。之前新民晚报记者用镜头记录了医疗组工作的片段,里面有他们为街道22个居委下辖老人服务的完整过程。这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服务没几天,医疗组有一个组员在开例会时,骄傲地向大家展示了下手腕,原来他们每个人都用水笔在那儿画了个手表。他说:“我们手上都有这么一块‘劳力士’,时刻提醒自己要争分夺秒,尽快帮老人配到急需的药、救命的药。”
除了奉献精神,大家身上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也同样闪闪发光。
“煤研人气质”
如果说我们这个志愿团队有什么独特的气质,那我总结为“煤研人气质”。5月的天气不怎么“友好”,暴雨说下就下。由年轻人组成的核酸组(除我之外都是90后)经受住了雨淋的考验。要知道防护服一旦湿了,那冰冷的感觉是从皮肤直透体内的。事后我问他们能不能受得住,有组员这么告诉我,“作为上海煤科的研发工程师,我去年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井下服务,在井下都能坚持完成工作,这种困难我是一定能克服的,因为我们就是来解决困难的!”
6月1日,我们也恢复生产了,我想,这段日子将来注定会成为我们每个队员人生里最珍贵的回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