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30日 星期日
“祖国和人民不会忘记您!”
第t19版:庆祝上海解放75周年特刊/上海故事1949-2024 2024-05-27

“祖国和人民不会忘记您!”

——上海常年坚持开展英烈褒扬纪念活动纪实

少先队员和志愿者来到龙华烈士陵园祭扫先烈、擦拭墓碑 张龙 摄

开展“人民不会忘记”纪念活动 茏琳 摄

在松江烈士陵园,烈士家属和为烈士画像的大学生一起将画像放置在墓碑上 张龙 摄

圣约翰大学交谊楼——解放上海第一宿营地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上海解放75周年纪念日到来前夕,申城市民纷纷前往全市76处烈士纪念设施,敬献鲜花,缅怀先烈。

在金山区,有一座专门为一位无名烈士建立的烈士墓——金山无名烈士墓,位于朱泾镇公园路96号金山公园内,这位烈士就是当年为解放上海、解放金山而英勇献身的解放军战士。1950年,当地政府为烈士建造了这座无名烈士墓。1989年由金山大桥边迁至现址。2022年,上海对这处无名烈士墓进行了修缮改扩建,保护范围达400平方米。

烈士纪念设施作为一个国家的“烈士记忆”,关乎国家的尊严与形象,关乎一个民族对自身历史的集体认同,是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学习党的历史、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的生动教材。上海长年坚持开展英烈褒扬纪念活动,在烈士纪念设施提质改造、管护利用,讲好英烈故事、关心关爱烈属等方面,不断提高工作标准,深挖红色资源、发挥机制优势、聚合各方力量、创新宣传形式,积极营造崇尚英烈、缅怀英烈、捍卫英烈、学习英烈的全民共识和社会风尚。

设置“烈士缅怀点”

长期以来,上海高度重视烈士纪念设施的建设修缮工作。2021年,上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成立烈士纪念设施专项工作小组,对全市烈士纪念设施的情况进行整体调研,并与市检察院联合开展了全市烈士纪念设施管理保护专项行动,对全市烈士纪念设施及周边情况进行检查。

根据实地调研结果,确立了“致敬历史、融入文化、扩充功能、营造氛围”的总方针,并明确整修目标,即对陈旧、维护不到位的烈士纪念设施进行维护整修,规范烈士纪念设施标识标牌的统一悬挂,规范周边环境和配套设施的维护,为本市县级以下烈士纪念设施整体营造庄严肃穆的氛围等。

指导全市各区制定辖区烈士纪念设施提质改造规划,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上海市关于落实烈士纪念设施规划建设修缮管理维护具体实施方案》,通过中央补助、地方财政和单位自筹三种渠道筹措整修资金。目前,全市烈士纪念设施的保护修缮和提质改造工程已基本完成,修缮改造成效显著。

在上海的烈士纪念设施中,有52处未定级烈士纪念设施规模较小,其中很大一部分设立在街头巷尾、学校和公共场所内,为了更好地发挥这类设施的社会教育功能,烈士纪念设施保护部门积极推进在这些未定级烈士纪念设施设置“烈士缅怀点”。

“烈士缅怀点”按照统一标准进行设置改造,使其具有可识别、开放性、可进行瞻仰缅怀、统一管理维护的特征,最大程度地改善零散、小微型烈士纪念设施的祭扫环境,增强祭扫仪式感,引导群众自发形成常态化祭扫模式。

上海还为全市烈士纪念设施统一悬挂标识牌,标识牌上印有编号、二维码和特殊标志,将烈士纪念设施与周边建筑物区别开来,维护了烈士纪念设施的庄严性,提升了全市烈士纪念设施的整体形象与知名度。

随着一处又一处烈士纪念设施不断提质改造完成,这些英烈曾奋斗或长眠之地,吸引着市民自发前往瞻仰学习,成为激发群众爱国热情、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场所。

“无名烈士”活心中

2023年10月17日,上海市烈士纪念设施保护中心揭牌仪式暨烈保工作会在龙华烈士陵园举行。保护中心承担协助做好本市烈士纪念设施管理维护相关制度落实情况评估、改陈布展方案审核、烈士遗物征集和事迹宣教等职能,协调、组织各方力量共同讲好英烈故事。

“做好新时代英雄烈士褒扬纪念,要求我们用好用活红色资源,创新方式方法,共同构筑强化品牌意识、契合时代审美的红色文化高地。”据上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上海借助平台联动的发展合力,集聚各方力量,打造具有特色的英烈褒扬活动品牌,不断放大英烈褒扬宣传教育感召力。

近年来,上海通过创新群众性纪念形式,丰富纪念内容,吸引社会各界自觉走进英烈纪念设施,回望英烈奋斗足迹、感悟英烈崇高信仰。

1949年5月13日上午,国民党溃军炸毁上海金山大桥。下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九兵团第20军北路部队某侦察营先头部队约500人,在兴塔下坊渡附近击溃国民党守军后,分兵直趋吕巷、朱泾。进入朱泾的有一个连的兵力。下午3时,一路由朱泾西市经广福街进入上塘。一路向金山大桥方向前进。当部队行至金枫公路八德桥时,遭到隐藏在棚户区夹弄内的敌保安队突然袭击。在激烈的战斗中,3位战士身负重伤,其中1位排长伤势最重,终因流血过多光荣牺牲。当时,为确保部队主力尽快经奉贤向上海进军,烈士遗体安葬后,没有留下部队番号和名字。

在金山无名烈士墓的墓碑正面,可以看到印刻的“为解放金山光荣牺牲革命烈士之墓”,以及背面的烈士简介。烈士墓旁还建有英烈事迹宣传长廊。“虽然烈士没有留名,但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祭扫英烈的人们,无不深切怀念这位无名英雄。上海还有宝山、高桥等众多烈士陵园,安葬着为解放上海献出宝贵生命的7613名解放军官兵,有些也是无名烈士。

今年4月4日清明节,龙华烈士陵园的留言树上,挂满了游客对先烈的敬意与怀念:“感谢你们披荆斩棘为我们带来的幸福生活!”“祖国和人民不会忘记您!”……这一天,“我们来看望您”主题祭扫活动,在上海76处烈士纪念设施共同举行。

每到清明、上海解放纪念日、“七一”建党日、“八一”建军节、抗战胜利日、“9·30”烈士纪念日等重要节点,全市烈士纪念设施都在同一时间、不同地点,联动开展系列主题祭扫活动。其中,“我们来看望您”清明祭英烈活动和“人民不会忘记”烈士纪念日主题祭扫活动,已成为上海烈士褒扬的品牌活动,向全社会传达出爱国主义、国防教育的内涵,不断增强烈士纪念设施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去年烈士纪念日前夕,上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和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联合安徽省退役军人事务厅、中共安徽省委党史研究院,推出《这盛世如你所愿——陈延年、陈乔年烈士文物史料展》,在上海、合肥及安庆同步展出。上海还创新策划推出了《天地英雄气 千秋尚凛然——上海市烈士纪念设施主题联动展》,展览于烈士纪念日前,在全市16处烈士纪念馆同步展出。

为建立健全本市各级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常态化、长效化工作机制,上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上海市拥军优属基金会,于2021年9月30日成立了“上海烈士纪念设施守护·崇敬志愿服务队”,至今已形成了共计20支队伍的守护·崇敬志愿服务体系,协助各烈士纪念设施管护单位,完成日常巡查、清洁维护、祭扫仪式、英烈宣讲、数据统计、资料归档、信息报送、走访慰问烈属、代烈属祭扫以及“为烈士寻亲”等工作。

住上了电梯新房

在金山火灾救援中牺牲的消防勇士汤伟佳烈士,其父母居住在多层6楼总面积70平方米的公寓房里,受到丧子打击,两位老人的身体情况急剧变差,上下楼梯出行困难。金山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消防救援支队、山阳镇等单位通过置换加补贴的方式,为其置换了一套新建小区8楼92平方米的电梯新房,并多渠道资助装修等。

上海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始终关心关爱烈属,在春节、“八一”建军节、烈士纪念日等节日,广泛开展烈属走访慰问活动,送上鲜花、慰问品和慰问金。许多烈属还把慰问品拍照,晒在网上,表达他们的喜悦和感激之情。

从2012年起,在元旦春节期间,上海对享受国家定期抚恤补助的烈属,再发放节日生活补助。2015年首个烈士纪念日,上海又下发通知,规定对2015年8月底登记在册的烈士遗属,按每人1000元的标准,发放慰问金。此项政策延续至今。

通过上门走访了解烈属生产生活、上学就业等方面的需求,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虹口区走访烈属孙红珍、钱益飞,了解到由于老人独居且年龄偏大、行动不便,日常生活困难,工作人员联系市拥军优属基金会虹口区会,为烈属申请加入“红星工程”厨卫改造项目,对厨房和卫生间进行适老化改造,方便、改善了烈属生活。

2021年,上海推出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沪惠保”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和市拥军优属基金会,把为部分困难优抚对象提供团体参保,纳入年度主题系列活动,涉及烈属、退役残疾军人等八类重点优抚对象。

广大烈属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他们也努力回报社会。由近30名烈士遗属自发成立的英烈后代合唱团,多年来积极参与街道“关爱功臣”项目的演出活动,进社区、进军营、进养老院演出数百场。

江跃中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