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30日 星期日
聚散于上海 一支特殊的队伍 广告
第t36版:庆祝上海解放75周年特刊/上海故事1949-2024 2024-05-27

一支特殊的队伍

上海解放纪念馆

浦东新区退休干部 金永兴

本报上月底发出“1949—2024:上海故事”征集启事后,读者来电来函踊跃,共收到各类线索和口述实录、子女亲友记录等近百条(篇)。很多革命前辈的故事令人心生崇敬、催人奋进。现撷取其中两篇,以飨读者。

1949年5月13日,从松江县城解放的那天起,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就出现在人们视线中,他们是人民子弟兵,是正义之师、威武之师。

与这支队伍同行的是另一支穿解放军军装也佩有武器的特殊部队,通称财经大队(含金融、财政、国营公司)。他们关注广大人民在旧社会饱受物价飞涨、民不聊生之苦难;他们立足排忧解难,安定民心,与当地老百姓共同战胜困难。

我是上海解放后一周内加入国营建中贸易公司粮业部的亲历者、实践者。解放前我曾当过学徒,因此对粮食收购、保管、销售是内行,因为可以派上用场重操旧业而高兴。粮业部(之后更名为中粮公司)6月1日就要开张营业,仅有十天时间,时间紧迫,南下干部数十人个个好样的,虽然语言上有些陌生,但都有一股使不完的劲。我积极配合他们边干边讲,他们虚心好学,经过努力按时开张营业。粮业部开张啦!大批从东北老解放区运来的大米,麻袋包装整齐地堆积满仓,平价供应,不受限制,当地老百姓喜形于色,“嘿!真不错”,晶莹、雪白、喷香,价格又公道,奔走相告,生意兴隆。私营粮店因囤积之粮没有出路而发愁,只好降价脱手,涨价之风消退了,广大老百姓看到了希望。附近居民也从怀疑到跃跃欲试将多余粮食卖给国家,我们有严格的验货标准,不至于谷贱伤农,优质优价公平交易,因此收购也十分顺利。

平抑粮价,保证供应,支援大上海十分紧迫,组织上派我带两三位南下干部(每次轮流带他们熟悉)武装押运粮船,因为我是本地人,打交道方便,又熟悉环境。每次由汽轮拖带十来条30吨以上大木船,从黄浦江上游的吴江、湖州等地和青浦、金山、松江调运粮食,凭上海军管会调令调动粮食,事后结算汇划支票。长长的船队,满载沉甸甸的粮包,浩浩荡荡。当进入上海地区,江面上数以百计的铁壳沉船,横七竖八地阻挡航道,是国民党反动派撤退时设置的障碍,沿途必须小心翼翼地行驶。我生活在船上与船工们“同吃、同住、同劳动”,除了值班放哨外,学会了离岸解缆时撑篙助一把,摇橹绳索上帮一记,做船工贴心人,心连心,相安无事,他们亲昵地直呼我“小松江”。

七月间,我随南下干部五六人被调去川沙县,在川沙县城厢镇建立了中粮营业所。我深深地体会到,只有中国共产党说得到,做得到,一切工作为了人民利益。大批南下干部出生入死,心中只有人民的利益,唯独没有自己的利益,他们为了缔造共和国大厦,奉献了毕生的精力,那些呈现在我们面前熟悉的面庞,很多已离我们而去,我们永远怀念他们!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