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30日 星期日
做优“老新特”文章 退役不褪色  奋进新时代
第t27版:庆祝上海解放75周年特刊/上海故事1949-2024 2024-05-27

退役不褪色 奋进新时代

他们是杨浦“最可爱的人”,是人民城市的“最美风景”

以姚梅芳为代表的一批退役军人为人民服务

杨浦区九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 杨浦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供图

上海邮政大楼3楼东侧的玻璃窗上还留着75年前的弹孔

“夕阳无限系边疆,五度支疆不老松。”这是人们对“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姚梅芳的评价。作为“杨浦军休医疗队”队长,她五赴边陲,累计行程8万余公里,还带领杨浦的退休军休干部医务人员举办义诊、讲座等近200场活动,服务群众近3万人次。

聚薪成火。杨浦有着拥军优属优良传统,9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一批批优秀退役军人奋斗在杨浦的各行各业,涌现出许多荣获全国和上海“最美退役军人”等荣誉的先进典型。他们,是杨浦“最可爱的人”;他们,是人民城市“最美的风景”。人民城市“最美”建设者

去年,五角场街道东郸小区在上海率先启动“两旧一村”旧住房成套改造,体量位居全市第三。居民区党支部书记张争科就是一名“退伍不褪色,敢啃硬骨头”的老兵,带领670户居民交出签约率和腾房搬迁率“双一百”、《上海市城市更新条例》实施后全市率先摇号选房的优异答卷,让杨浦的城市更新跑出了加速度,更为全市“两旧一村”改造积累了宝贵经验。

像张争科一样奋战在人民城市建设一线的退役军人还有很多。例如,杨浦区检察院检务保障部的司法警察都是退役军人,他们积极加强司法警察工作与公益诉讼工作的协作配合,协助办理公益诉讼案件初查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又如,杨浦区房管局住宅建设监管科科长陈建在旧改征收过程中,不分日夜、逐户上门。在“决战平凉西”中,首次在杨浦区旧改征收工作中公开实施补偿方案告知单,严格把好政策口径操作关,实现了全部高比例签约的优异成绩。

创新发展“最美”探索者

去年,平凉路派出所“宛鹭有约”警务工作室在杨浦滨江揭牌,工作室负责人就是退役从警的张宛鹭。杨浦滨江吸引众多头部企业入驻,张宛鹭在商务楼宇设置服务二维码,让企业了解各类防范提示、矛盾诉求“即知即办”,推进“楼事楼议、楼事楼办、楼事楼管”,使“公安蓝”成为企业身边的“老娘舅”。

管理上海知识产权园等多家企业的张玉萍成功开发了符合科技园区双创企业需求的特色产品“汇才宝”,构建“汇聚创智HRO服务平台”,开辟杨浦区人力资源行业先河,开发人力资源通用管理小程序,帮助双创企业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管理效能。

在杨浦区水务管理事务中心工作的付士民为了编写堤防信息化监控分中心信息共享平台方案,经常双休日加班至凌晨,有时从早到晚奔波几十公里,调换十几个点位,寻找一处收视信号频率良好的点位。去年,平台建成,他又投入到杨浦堤防的精细化管理上,推进堤防设施管理迈向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

时代精神“最美”传扬者

曾服役于革命烈士邱少云生前所在68303部队的阿布李吉才,在“火焰蓝”中赓续红色血脉。他曾爬上170米的塔吊,横渡吊臂,解救醉酒被困人员;也曾经将受困23楼火灾现场的昏迷老人背至安全地带……在许多救援中,他都冲锋在前,如同一把“尖刀”,为维护杨浦平安、保护百姓贡献“最美”的青春力量。杨浦退役军人还带着杨浦的大爱,把温暖散播到全市乃至祖国各地。在杨浦区税务局工作的金德卫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关爱单位资助的困难大学生和贫困户,带动女儿积极投身学校的公益演出和志愿服务,家庭获评上海市“海上最美家庭”和“文明家庭”。上海经纬设计院后勤部主管顾俊主动担任公司捐建希望小学的联络工作,带领公司志愿者组织希望小学老师来沪培训、师生来沪夏令营,组织院内外青年骨干上门支教。杨浦区中心医院制剂室负责人袁杰带领医院第一批援滇医疗队队长援建楚雄双柏县人民医院,服务患者1.5万人次,为当地医务人员授课、培训300多人,团队被评为2016年度对口援建先进集体。

多年来,杨浦涌现出一批批优秀的退役军人。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戎装虽卸,初心依然”的忠诚担当。 孙云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