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30日 星期日
奏响“光荣之城”澎湃旋律
第t30版:庆祝上海解放75周年特刊/上海故事1949-2024 2024-05-27
听,秉承红色血脉的上海交响乐团

奏响“光荣之城”澎湃旋律

捷豹上海交响音乐厅外景

音乐总监余隆和上海交响乐团

《中国交响70年》唱片集

宝塔山下,上交圆号演奏家吹响“红色号角”

上海邮政大楼3楼东侧的玻璃窗上还留着75年前的弹孔

在位于杨浦区荆州路151号的国歌展示馆内,有一张珍贵的黑胶唱片——1949年,上海交响乐团演奏员林超夏为刚刚被确定为“代国歌”的《义勇军进行曲》进行管弦乐配器,并由黄贻钧指挥上海交响乐团(时名上海市政府交响乐团)录制发行唱片献礼新中国。这张唱片由大中华唱片厂在国庆当日发行,也是新中国成立后首版用于典礼的国歌唱片。

作为中国历史最悠久的交响乐团,上海交响乐团孕育诞生于这座光荣之城,并与之风雨相守近一个半世纪,乐团的基因中流淌着红色血脉。为进一步擦亮上海这张“党的诞生地”红色名片,提升上海红色文化显示度与亲和力,“光荣之城”2024上海红色文化季正在全市展开。上交也精心策划了四台主题演出,相继在线上线下推出。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初心始发地和伟大建党精神孕育地,红色基因流淌于城市血脉,构筑起城市精神的鲜明底色。上周五,上交线下首场“光荣之城主题音乐会《我们的世界》”在捷豹上海交响音乐厅奏响。由青年指挥家、上交助理指挥张橹执棒,演绎上交委约作品《我们的世界》2024版,配以主讲人的阐述与讲解,带领大家从音乐作品中感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和力量。上交团长周平直言:“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艺是时代的号角。上海交响乐团始终与上海这座光荣之城砥砺前行,与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共同奋进。”

初心不改 打造“我们的世界”

交响组曲《我们的世界》由上海交响乐团委约四位当代青年作曲家黄凯然、张巍、杨帆、郑阳联袂打造,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主题,以“温暖中国”“速度中国”“幸福中国”“未来中国”四个独立乐章组成,从青年作曲家视角出发,通过微观与宏观两方面展现当下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

作品于2022年首演,并在去年压轴亮相文旅部组织的“全国优秀交响乐作品展演”,获得全国专家的一致好评。四位作曲家根据专家建议,不断打磨,此次在“光荣之城主题音乐会”中带来最新的2024版。

此外,上交还在5月24日、6月14日和6月28日推出三台线上主题音乐会,聚焦民族复兴主题,包含多部极具精神能量、文化内涵、艺术价值的精品佳作,用倾情创作礼赞新时代,用华美乐章激荡新征程。

作为“光荣之城”线上系列展播的开篇,上海交响乐团精选两部老一辈作曲家的重磅作品——吕其明《红旗颂》和丁善德《长征交响曲》。这两部作品均由上海交响乐团在不同历史时期首演。

上海交响乐团自新中国成立起,就创作、首演了一大批红色经典交响乐作品。1965年“上海之春”开幕音乐会上,上海交响乐团与上海电影乐团联合首演了吕其明的《红旗颂》。之后,驻团作曲家瞿维及朱践耳的两首经典之作《人民英雄纪念碑》《交响幻想曲》也都是由上交历任指挥在不同历史时期首演。

今年,“上海之春”的开幕音乐会在捷豹上海交响音乐厅举行。当晚,94岁作曲家吕其明的经典之作《红旗颂》率先为音乐会拉开序幕,旋律响起,如同昨日再现,依然涌动着人们心中最深切的情感,让人热泪盈眶。值得一提的是,当晚奏响的《红旗颂》是吕其明根据原作改编的钢琴与乐队版。

红色旋律 流淌半个多世纪

初心不改、血脉延续,上交奏响的红色旋律历经半个多世纪依然流淌在人们心田。2015年,上海交响乐团在联合国总部奏响《上海1937》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2019年,上海交响乐团出版《中国交响70年》唱片集献礼新中国70华诞,展示中国交响乐发展的辉煌成就。这张唱片首次尝试用编年体形式选编出版1949年以来的70部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交响乐力作,系统梳理并还原中国交响乐发展脉络,并且获得了中国出版政府奖“音像电子网络出版物奖”。

2021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上海交响乐团委约贾达群、于阳、郝维亚、杨帆四位分别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60年代、70年代和80年代的作曲家,打造四部新作《逐浪心潮》《中国颂》《我们一起奔向大海仰望星空》《父辈》,并开启“庆祝建党百年红色巡演”。同年,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重要历史时刻,上交还打造了“音乐党课”“驻厅系列演出及展览”,邀请观众聆听“声”入人心的音乐党课,一同体验丰富多彩的“红色新生活”。

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党课”从2019年起步探索,历经多年打磨,如今已形成两大项目:弦乐四重奏版本音乐党课和大乐队音乐党课。弦乐四重奏版本音乐党课经过40余场演出的摸索与总结,形成了“百年初心”党史主题、“复兴路上”新时代主题和“信仰的力量——优秀共产党员朱践耳的一生”等多个版本。大乐队音乐党课则以交响大音乐会的形式,汇聚了多部红色经典和上交委约新创作品,同时配有主讲人阐释创作背景、理念、思路,策划组织了“奋进新征程”“伟大复兴”“千里江山”等多套曲目。

“复兴路上”主题音乐党课如今依旧由上海交响乐团弦乐四重奏奏响,包含了“光荣启航”“人民江山”“百年奋斗”“强国建设”“不忘初心”五个篇章,演绎《国际歌》《唱支山歌给党听》《红星歌》《在希望的田野上》等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展现新时代复兴之路上的红色音乐故事。

此外,上海交响乐团还携手中国唱片(上海)有限公司,改编了《赤子》《问天》《美丽中国》《我们从古田再出发》等近年新作,题材囊括了新时代党带领中华民族在脱贫攻坚、文化传承、生态建设、强军梦等领域的奋斗故事。

委约创作 打响“中国辨识度”

最早广泛地把交响乐介绍给中国观众,最早演奏中国管弦乐作品,最早培养中国的音乐人才,最早实行跨年度音乐季、最早实施音乐季预售票制度……和这座“光荣之城”共同成长、携手同行的上海交响乐团曾开创无数个“第一”。

据不完全统计,仅1978年至今,上交就委约创作了60余部作品,催生出了包括朱践耳的10部交响曲、瞿维的《五指山随想曲》、陈其钢的《京剧瞬间》、叶小纲的《敦煌》等一系列镌刻有中华民族文化符号的优秀作品。

上交还委约外国作曲家以“中国元素”为主题进行多元创作,掀起一股股中国热潮。委约安迪·秋保所作的《乒乓协奏曲》,将国球搬上中国交响舞台,并亮相纽约林肯中心,还在古典音乐视频网站Medici创下单月300多万次的观看量。而创办于2016年的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更将“中国作品”列为比赛规定曲目,让来自全世界的评委、参赛选手,认识和感知中国文化。中国经典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中国作曲家陈其钢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悲喜同源》等都曾是比赛规定的中国曲目。

2017年,作为首支登上琉森音乐节的中国乐团,上交站上世界音乐高地,并在2019年开启规模盛大的“全球巡演”,履及爱丁堡艺术节、拉维尼亚音乐节、BBC逍遥音乐节等国际顶尖音乐节,展示当代中国交响魅力。

中外协作 奏响“春节时间”

如今,上交是世界一流交响乐团来沪演出的“温暖之家”。凭借着过硬的演奏实力以及接轨国际的职业管理,它不但成为全国交响乐团的标杆和典范,也通过自身的“国际朋友圈”不断传播“中国声音”,讲述中国故事,助推中国作曲家、演奏家以及正冉冉升起的乐坛新星。

今年年初,上海交响乐团音乐总监余隆执棒费城交响乐团,携手中外音乐家,在费城金梅尔表演艺术中心奏响“中国农历新春音乐会”。音乐会由中美两国音乐家共同奏响,曲目中西合璧。二胡演奏家陆轶文与上交打击乐演奏家付艺霏用一曲《夜深沉》开场。随后,陈其钢的《二黄》、李焕之的《春节序曲》以及萨拉萨蒂的《卡门幻想曲》、德沃夏克《月亮颂》等中外曲目轮番上演。在观众持续不断的掌声中,余隆指挥费交加演了一曲《良宵》。

当中国民歌《茉莉花》的旋律跟费城老鹰队队歌《Fly,Eagles Fly》一起被奏响,现场沸腾。余隆说:“这是中美音乐家共同完成的一场音乐会,交响乐最重要的是聆听与合作,我们通过音乐彼此对话,深入合作。希望能在世界舞台讲好中国故事,续写中美人文交流的新乐章。”

2012年,上交音乐总监、指挥家余隆倡议纽约爱乐乐团创办“中国农历新春音乐会”。十多年来,这阵新春音乐会之风自北向南,由东到西,多伦多、墨尔本、伦敦相继奏响中国新春的音符。如今,随着“中国年”在世界范围内的流行,“中国农历新春音乐会”也成为很多外国乐迷的期待,伴着喜气洋洋的中国作品被逐一奏响,全球也同步进入“春节时间”。

站上世界舞台,演奏中国作品、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讲述动人中国故事……在开创具有中国辨识度的“中国农历新春音乐会”的同时,上交作为世界了解中国、读懂上海的窗口,让全球乐迷在感受“中国交响”演绎水准的同时,也听见“中国之声”,领略中国当地作曲家的实力。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