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30日 星期日
建设温暖家  共创模范城
第t21版:庆祝上海解放75周年特刊/上海故事1949-2024 2024-05-27
徐汇区高质量推进发展退役军人事业

建设温暖家 共创模范城

五月廿四日,徐汇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在上海南站(北广场),开展退役军人主题志愿服务活动 受访者 供图

2022年1月,上海师范大学成立全国第一个退役军人学院

徐汇区退役军人优秀代表张志勇2021年荣获“全国最美退役军人”称号

圣约翰大学交谊楼——解放上海第一宿营地

龙华西路,一条特别的马路,龙华烈士陵园坐落在这里。陵园里有一座无名烈士墓,还横卧着一尊巍然的花岗岩纪念雕塑“无名烈士”。75年前5月27日,上海解放。在解放上海战役中,共有7613名解放军指战员壮烈牺牲,其中有271名无名烈士。后来,有关部门将无名烈士合葬在一起,立碑永远纪念。墓前的长明火,则象征着烈士不熄的生命之火和永存的革命精神。

龙华烈士陵园所在的徐汇区,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作用,在每年清明、烈士纪念日等重要时间节点,举办“人民不会忘记你”等形式多样的烈士纪念活动,讲好英烈故事,弘扬英烈精神。通过祭奠先烈、专题展览、讲座宣讲、主题活动等各类文化活动,激发强烈的精神力量。以“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的标准要求,以强化“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国防和军队建设全局”的使命担当,以激发“内涵丰富、多彩多姿”的旺盛活力,广泛开展国防教育和爱国拥军活动,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徐汇特色的“双拥之路”。

“六纳入”站位高措施实

2023年6月3日,徐汇区首个双拥文化广场,在铁路上海南站北广场落成启用。双拥文化广场以“爱我人民爱我军”为主题,共分为9个部分,涉及双拥相关法律、诗歌、历史、图片、故事、工作宣传等多项内容,涵盖雕刻、造型、景观、宣传栏等多种元素。同时,充分发挥上海南站铁路交通枢纽优势,结合上海南站双拥圈品牌建设,让居民、旅客在生活休闲时,耳濡目染地接受爱国爱党爱军的文化滋养,筑牢拥军崇军的思想根基,营造“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浓厚氛围,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逐梦新时代,阔步新征程,徐汇区站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国防和军队建设全局谋划布局双拥工作,做到“六纳入”,即:将双拥工作纳入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军地双方年度工作计划和工作部署,纳入党政每年工作要点和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各级领导目标管理责任制,纳入财政预算统一拨款,纳入维护地方稳定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开辟双拥工作创新发展新渠道,打造双拥高质量发展新平台,深入开展社会化拥军,形成了一批具有徐汇区鲜明特色的双拥品牌,并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效。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和双拥宣传教育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建立涵盖机关、学校、单位、部队、社会、家庭等多方面、多层次的宣传教育体系。广泛开展国防教育和爱国拥军活动,组织开展“军营开放日”和“市民进军营”活动,不断深化军民鱼水深情。充分发挥军休干部“红色宣讲团”和“社区政委”作用,开展红色故事“五进”宣传教育活动。坚持国防教育和双拥宣传“从娃娃抓起”,在全区80所中小学、8万余名青少年中开展“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红心永向党”等主题活动,引导青少年铭记历史、崇尚英雄,培育青少年爱国拥军情感。龙南小学推进建设特色少年军校,编写军校教材读本,以革命英雄命名班级团体,以厚重的红色历史滋养下一代,以崇军学军磨砺少年儿童的基本素质。2020年,高安路第一小学揭牌成立上海首个以抗美援朝志愿军老战士名字命名的“顾平中队”,引导学生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将“爱国拥军、崇尚英雄”的红色种子播撒在学生心中。

拓展高质量社会化拥军新领域。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7所高校成为徐汇征兵工作的重要基地,一批高素质在读大学生走进部队、建功军营。2022年1月,上海师范大学成立全国第一个退役军人学院,推动退役军人师范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为科创型企业提供优质成长条件,助力科创企业军民融合发展。在人才子女入学、人才公寓、人才住房补贴等方面,为区域内国防科工单位提供优质服务,让国防科工人才在徐汇工作安心、生活舒心,助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服务到家树良好形象

1949年5月24日傍晚,中共上海地下组织的主要领导人齐集现坐落于徐汇区五原路的大华新村7号楼内,迎接上海解放。大华新村7号楼,也因此被称为“中共地下党迎接上海解放指挥部”。在上海解放75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5月24日,徐汇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在上海南站(北广场),开展“初心之地弘志愿精神 光荣之城扬法治正气”退役军人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全区广大退役军人通过开展医、食、住、行、养、法以及便民、文明养宠等八个板块志愿服务活动,大力弘扬退役军人“退伍不褪色、离军不离党”的优秀精神品质,树立广大退役军人良好形象,营造军民共建、崇军拥军的良好社会氛围。

近年来,徐汇区坚持以“让退役军人成为全社会尊重的人,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广泛动员凝聚社会力量参与退役军人工作。将退役军人服务保障融入基层社会治理,鼓励支持引导优秀退役军人进入居民区“两委”班子,大力挖掘孙嵘捷、唐佩凤等“兵支书”先进事迹,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能力突出的“头雁”方队。积极选树一批响应党的号召、在徐汇建设发展中成绩显著、贡献突出的优秀退役军人典型,徐汇退役军人张志勇获评全国“最美退役军人”,兰云科、虞谦、陈德莉、孙超获评上海市“最美退役军人”,张志勇、兰云科获评全国“最美志愿者”。

树牢以退役军人为中心的工作理念,用好张志勇学雷锋志愿服务站,开展情暖老兵等志愿活动,推动退役军人志愿服务工作。扩大社区政委覆盖面,建立辖区“老兵”信息库,发挥老兵所长开展回馈社会服务活动。培育特色项目,常态开展退役军人“精神家园”活动,激发退役军人的荣誉感、归属感和使命感。

重点面向就业年龄段退役士兵大学生,继续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退役军人教育培训体系,打造人才储备池、探索广域就业创业联系机制,将军事人才更精准地转化为地方人才。持续推动政府、高校、园区、企业等多方力量的整合,不断夯实“区区合作”“区校联盟”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双平台。

滨江活动中心“温暖家”

在徐汇滨江,有一个总建筑面积达2548多平方米的徐汇军休滨江活动中心,共有两层楼,内设长者运动之家、灯塔书房、军休荣誉厅、多功能会议厅、音乐舞蹈室等多个功能区,开设了军休食堂、国防教育、健康驿站等,成为军休干部政治学习的基地、党建活动的阵地、文娱休闲的园地、军民融合的高地。徐汇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袁欣华介绍说,该活动中心的正式启用,是为军休干部办实事、办好事的重要成果,也标志着徐汇军休服务管理工作开启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广大军休干部称赞:“我们有了第二个温暖的‘家’。”

徐汇区全方位打造特色军休,以军休中心为主线,串联定点医院、社区养老、社会组织等要素,推动形成军休干部“一轴三点”服务圈。与区一福院、二福院签约,确保六类重点保障对象优先获得所需供养和护理。完成军休中心东安路提升项目,建成“医养健娱学”多功能“生活盒子”。坚持双向奔赴。落实好政治待遇,与军休机构属地康健街道、漕河泾街道围绕“党建引领·传承共享”开展共建,打造集红色教育、志愿服务、文化传承、科学普及和形象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紧密共同体。坚持政策保障,采取党的基础理论与创新理论交叉学习相结合、集中学习与党小组学习讨论相结合、军休干部与在职党员共同交流学习体会等方式,按质保量组织军休干部每月参加政治理论学习。

搭建发挥余热平台,开展“红色宝藏故事”等活动,组织军休干部赴上师大一附小、汇师小学等讲述红色故事,组织军休干部为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上海军休·同心圆梦”专项基金捐款16余万元。培树军休干部担任“社区政委”,成立军休“汇名医”队伍,为社区居民排忧解难。保障好生活待遇,坚持每周电话联系一次、每月上门家访一次、每季度组织活动一次。引入“久久关爱”、安康通、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多样化社会资源,组织“难忘的旋律”军休红歌大赛、主题征文、书画摄影等活动,做到多元服务。军休老年大学开设8个班级,招收学员300人。 江跃中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