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18日 星期四
守护电厂 从工业遗产到生活秀带
第t13版:庆祝上海解放75周年特刊/上海故事1949-2024 2024-05-27

从工业遗产到生活秀带

杨树浦发电厂旧照

俯瞰杨树浦发电厂 本报记者 徐程 摄

老永安公司绮云阁,上海解放时南京路上第一面红旗升起处

“锅炉爆炸了你们也完蛋”工人机智吓退敌军

“这台就是1948年的汽轮发电机组,它一直运行到2010年电厂关停才结束使命。”跟随杨树浦发电厂职工张祎晖,记者进入电厂始建时的老厂房,眼前这台庞大设备周身不少漆面已经脱落,露出斑斑锈迹。而它正是上海解放那段历史的“见证者”。

时间拨回1949年。当时的上海不仅是闻名遐迩的“不夜城”,也是中国主要的工业中心。这些都与杨树浦发电厂密不可分。始建于1911年的杨树浦发电厂,1913年4月建成,后经多次扩建,在1923年时就成为当时远东最大的火力发电站。在解放前夕,其发电量占上海的81%,装机容量占全国的10.73%。可以说,杨树浦发电厂不仅照亮了上海,还对推动上海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也正因如此,它被敌人锁定为目标。

“解放前夕,在电厂地下党总支的领导下,职工的护厂行动逐步展开。”张祎晖介绍说,当时由技术支部制定了包括“设备保护”“紧急发供电”“抢修和顶班人员”在内的护厂方案,并与电站支部相互配合、统一行动,确保发电机组正常运行。

据介绍,地下党组织提出“机器就是工人的命根子”“保护工厂就是保住饭碗”等群众性口号,调动起了职工的积极性,迅速形成一场群众运动。

其间,以党员积极分子为骨干的护厂队伍,日夜守卫着汽轮发电机、锅炉和控制室等重要设施,防止其遭到敌人的破坏。“这台1948年的汽轮发电机组是当时电厂容量最大的机组之一,护厂队员加强巡逻,确保其不被破坏。”张祎晖说,正是在护厂工人的努力下,机组一直正常运行。

翻看电厂厂志,从其中关于护厂斗争的记录,就可窥见当时局面之危险。解放军打到上海外围后,敌军一个连进驻杨树浦发电厂,他们把机关炮架在临江的五号炉子间屋顶上,准备以火力封锁黄浦江。如此一来既威胁高压锅炉的安全,也给解放军进攻造成困难。地下党员李志耕以护工队队长的身份,告诫敌连长,“五号炉是远东最大的高温高压锅炉。现在这个炉子正在运行,炉内蒸汽压力很高,在上面架起这么一挺机关炮,成了军事目标,万一发生不测,引起炉子大爆炸,周围3里之内都要夷为平地,你们也都完蛋了”。吓得那个连长忙下令,把机关炮从楼顶上撤了下来。

最终,在解放军和地下党组织的密切配合下,杨树浦发电厂几乎完好无损地回到人民怀抱。

工业遗产“活”起来

如今来到杨树浦路2800号的杨树浦发电厂,临江部分的电厂遗址公园让人眼前一亮。细细品味,园内藏着许多“很潮”的建筑。电厂作业设施中有一组储水、净水装置,拆除两个圆形储水池等上方结构后留下两个基坑。其中一处基坑作为雨水花园,另一处改建为净水咖啡厅,成为不少市民游客沿江漫步后的休憩之处。

百年前,中国第一家官督商办的机器造纸局、中国第一座现代化水厂、远东最大的火力发电厂、远东第一大煤气厂、远东最大制皂厂……相继在杨浦滨江诞生。百年工业的历史积淀,为杨浦滨江沉淀下了“世界仅存的最大滨江工业带”的城市肌理。

2020年9月,杨浦区以“生活秀带”为主题入选了首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示范区范围涵盖了杨浦滨江15.5公里区域,拥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点以及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73处。为了让满载匠心的一砖一瓦、一梯一窗、一梁一墙重现往日光华,杨浦区采取修旧如旧、原汁原味保护修缮的原则。

永安栈房旧址西楼已变身为世界技能博物馆,成为全球首家冠以“世界技能”的实体博物馆;原上海茶叶进出口公司第一茶厂厂房化身为周虎臣曹素功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4A级旅游景区“笔墨宫坊”;毛麻仓库、明华糖仓等经修缮后,先后承办20余项省部级艺术展览,曾经的工业仓库化身为“艺术仓库”;现存唯一成套的“两万户”长白228街坊更新打造为“15分钟社区生活圈”样板,被国家住建部作为唯一案例,推荐参评2023年联合国人居奖。一批兼具烟火气和书卷气、人文景和科技流、时尚风和国际范的生活空间,使历史文化遗产不仅成为一道亮丽风景,更成为服务人民的生活场景。

5月初,杨浦区又传出新消息,上海船厂旧址将规划建设为上海博物馆北馆。对标国际最高标准和最好水平,这里将打造一座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古船与考古博物馆、全球一流的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国际航运贸易中心的展示窗口和人民城市“生活秀带”的文化地标。

目前,杨树浦发电厂正在推进城市更新项目转型开发规划设计等工作,将在传承百年历史底蕴和红色基因的基础上,依托现有工业遗产以及滨江的地域优势,打造具有工业文化、红色文化、海派文化特质和综合功能的城市更新项目。老厂房将如何惊喜变身?值得期待!本报记者 李若楠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