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30日 星期日
人民的军队,有铁的纪律 背着小提琴,走进大上海
第t2版:庆祝上海解放75周年特刊/上海故事1949-2024 2024-05-27
解放战争时期地下交通员李仁杰

人民的军队,有铁的纪律

李仁杰 受访者供图

>>>李仁杰

1946年10月,李仁杰在南洋模范中学加入中国共产党,时年14岁。他发起过学生运动,去过苏北解放区,担任过地下交通员。

解放后先后担任过共青团长宁区委书记、上海市委办公厅二室巡视员、长宁区区长、长宁区委书记、长宁区政协主席等职。

一碗阳春面

1940年,为逃避战乱,年仅8岁的李仁杰跟随家人从无锡来到上海。山河破碎的伤痛,颠沛流离的生活,使青少年时代的李仁杰,就开始关注起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开始参加学生运动,思想日渐成熟,形成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坚定信念。

1946年10月,李仁杰在南洋模范中学加入中国共产党,时年14岁。1948年2月,李仁杰担任南洋模范中学党支部委员,并被选为全校学生自治会主席。

由于参加地下党活动,李仁杰遭到学校多次警告,最后被父亲锁在家里二楼的小间,脚上还有铁链。他那时只有一个信念:“我要革命,我要逃出去!”他用锉刀把铁链一点点锯断,并用铁丝绑上,需要时即可解开逃脱。6月的一天傍晚,他说服母亲让其到楼下吃晚饭,趁母亲在后厨,他翻过铁门离开了家。再次回家,已经是上海解放后的事了。

离家后,李仁杰在同学家住了一段时间。因为没什么钱,只能吃阳春面。李仁杰至今清楚地记得吃面的样子:“去面摊吃面时会先喝汤,然后让老板再给我加一些汤,接下来再吃面。”虽然生活艰苦,但李仁杰心中对未来充满希望。

之后的岁月里,他在组织的安排下奔赴苏北解放区,开始了扬州旅店遇险、三过运河封锁线、炮火中转移人员等具有传奇色彩的地下交通员的革命生涯。

两斤薄被子

1949年5月1日,李仁杰随部队渡江赴丹阳,学习城市政策。为了准备解放上海,党中央要求凡是从上海到解放区的地下党,一律回去接管上海,加上由解放区抽调的干部,组成“南下干部纵队”。

“我们是南下干部第2纵队独立支队第5大队。大家学习了城市政策和入城纪律,认识到接收好、管理好、建设好上海这样一座城市意义十分重大。”李仁杰说,当时对他们教育很深的是一次陈毅同志的报告。他针对极少数人进丹阳城时军风纪不整齐的情况作了严肃的批评,指出我们的军队是人民的军队,一定要有铁的纪律。当时还专门成立了军风纪检查队。

5月25日半夜,一个激动人心的消息传来:人民解放军已经在上海从西郊攻入市区!26日,李仁杰随部队从丹阳乘火车到南翔,由地下党的同志组织了车辆来接站。27日清晨,他们来到上海交通大学,住在新文治堂。当时这个礼堂还没建成,桌椅等都没有,只能睡在水泥地上。

李仁杰记得,那时天气还有点凉,盖的被子都是自己用小背包背着。被子只有两斤重,又薄又小。只能用麻绳把一头绑起来,人再钻进去,再用棉袄盖在肩上,才能睡觉。一件棉袄穿两季,夏天会把棉花抽走,冬天再放进去。

关心下一代

上海解放后,李仁杰继续保持本色,服从组织安排,先后在共青团长宁区委、市委办公厅、中共长宁区委、区政协等多个单位为党和国家服务奉献,直到离休。

在李仁杰家客厅电视机旁的一个柜子里,摆放着许多他获得的证书、奖章、奖杯等。他最看重的是一座由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于2016年12月颁发的“全国关心下一代‘最美五老’”的水晶奖杯。

离休后的李仁杰积极投身关心下一代工作。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天,在长宁少管所,包括李仁杰在内的长宁区关工委五老志愿者们,为结对的小雨(化名)送上了生日蛋糕。面对人生的第一次生日,这个18岁的男孩声泪俱下。小雨是一名少教犯,失望透顶的家人早就和他断绝了往来。在此期间,李仁杰和其他老同志成了他的亲人、朋友。

也正是在少管所,李仁杰为少教犯们进行了一次主题报告会。那一天,几百名少年犯安静地听完了全程,眼中流露出的希望让李仁杰至今难忘。

而这项为拯救失足青年的“护花行动”发起人,便是李仁杰。李仁杰常说,为了红旗飘万代,就要关心下一代。离退休干部要发挥自己历史见证者的特殊身份,把关心重视青少年工作放在突出的位置,把关心爱护青少年看作是夯实祖国未来与民族希望的基础。本报记者 屠瑜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