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30日 星期日
雨绵绵雾蒙蒙 身心静好弹《幽兰》 人生新四喻 八旬父亲网购记 我的阿勒泰 蚕豆是“创”出来的
第10版:夜光杯 2024-05-27

身心静好弹《幽兰》

张艳阳

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写:“琴中古曲是幽兰,为我殷勤更弄看。欲得身心俱静好,自弹不及听人弹。”《碣石调·幽兰》据说为南朝梁人丘明所传,其谱是现存最早的文字谱。我研习此曲的感受是:听弹固好,自弹亦佳;若周遭静好,自不必说;如若不能,于纷乱市井中奏之,最得其幽。

上个冬春之交,因事滞留故乡。初时着厚重羽绒服,渐渐换成绒衣,不知不觉中,阳光炽烈许多,偶尔望向窗外,白色玉兰灼灼绽放——已是春天!

那段时间里天气变化大,立春后经历了数次霰雨、雪,还有地震。清晰记得那个傍晚,正在桌前吃饭,一阵巨响伴着门窗剧烈抖动,眩晕般的数秒,从椅上弹起,自问,问人:是地震了吗?查手机,果有官方确认。

比起自然界的天灾,更困扰的是人事。家人受击摔伤却苦于无目击证人,前往警局与当事者沟通,他撒谎否认、不理不睬,如这寒冬一般冷漠严酷。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我的生活大变样。要侍奉父母、陪护就医,要买菜做饭、协调各种事情。睡前看几页书,抽空弹弹琴,恍若隔世。有时不由得感慨:文字和艺术在某些时候是如此苍白无力。

当时一直研习的是《碣石调·幽兰》。它的乐谱以文字叙述演奏的指法与过程,一个动作有时需要十几、几十个字,煞费周折却不辞繁缛,字里行间透着千年前的先人们用心之良苦、技艺之精湛;那古朴、端庄的乐声中,时而闪现出跳跃、灵动的音符,斑斓音色纵横参差,远非现代人的逻辑和想象力能及,却自然和谐、别具韵味,从中可管窥到时间的流动与历史的更迭。

“碣石调”可能是当时的舞曲之一,《幽兰》中有数段精彩的旋律,如见宽袍大袖窈窕起舞,那种发自内心的快乐,简单又纯粹,令人想起敦煌或云冈的石窟里微笑的大佛和侍从。其中亦不乏沉吟、慨叹的乐句,毫无乖戾怨念,所有喜怒哀乐恰如古人所云:“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在杂乱的噪声中,在绝望的心境中,在各种毫无关联的场景中,我弹奏《幽兰》。承载的思绪不同,流淌的韵味有别,是“琴者,心也”,也是唐人《琴诀》说的:琴可以悦情思、静神虑、壮胆勇、格鬼神。

打了几次交道以后,理解警察工作的不易。他们要伸张正义,还要维护安定团结;要令犯法者服法,还要做得来心理工作。在多方努力下,当事者从撒谎到不否认,再到口头承认等等,就像这个貌似难以逾越的寒冬,终于迎来阳光和春天。

大千世界,不是总能风平浪静的,普通人的生活,往往一地鸡毛、五味杂陈。“声微而志远”的《幽兰》,须在艰深晦涩乃至乏味平淡中潜心体会,方得其澡雪清气;也许,还要在生活这个大熔炉里多多冶炼,才更能悟到身心静好的精神本质。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