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30日 星期日
珍惜这个难得的时代 上海社会的焕新发展 海派文化经得起大风大浪 75年 一座东方大城的历史性跃迁
第t15/t18版:庆祝上海解放75周年特刊/上海故事1949-2024 2024-05-27

上海社会的焕新发展

苏智良

>>>苏智良

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教授、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

上海即将解放时,中央领导对上海黑社会不无担忧。毛泽东曾问到西柏坡汇报工作的潘汉年:解放军进上海,黑社会是否还会再来个“四一二”政变?潘汉年分析应该不会,因为地下党对黄金荣、杜月笙等已做了工作。如1947年,杜月笙因屡遭国民党打击而去香港躲避一时,即与潘汉年秘密会谈,保证中共接管上海时不予捣乱。地下党通过杨虎联络黄金荣,转交陈毅写的劝说黄金荣留在上海的便信。最后黄金荣接受建议,留在上海,后来他将帮会头目的名单交给地下党,主动立功赎罪。

但解放军解放上海后犯罪活动仍有不少。1949年6月到12月,每月抢劫案竟达100多起。此外,还有众多的伪造人民币案、纵火案、冒充解放军杀人案等。有个盗窃集团潜入警备上海的第80师师部所在的旅馆,抢走金银财物。甚至还有的在光天化日之下到国际饭店附近、福州路市公安局对面持枪抢劫。一个团伙纠集200余人,在苏州河、黄浦江上作案50余起,杀死32人。

面对严峻的局势,上海市市长陈毅、副市长潘汉年指令公安局、军队、工会、共青团等密切配合,严厉打击犯罪活动,第一次行动逮捕黑道分子与特务600人,以后连续数次大规模逮捕继续从事犯罪的流氓、特务。政府责令参加过反动团体的人员进行登记,到1951年8月,登记者达26800名。数以百计的流氓霸头被监督劳动,公安机关对封建会道门也实施了打击。

政府大力进行社会改造,努力清除各种社会丑恶现象。政府号召难民回乡,并对街头无业游民进行强制收容。1950年,先后成立4个教养所和新人习艺场,并在江苏丰县、安徽郎溪县等地开辟收容改造游民的农场。公安局着手登记妓院,在泰兴路601号设立妇女生产教养所。1951年11月,市政府决定取缔卖淫,全市封闭了妓院627家,收容妓院主、老鸨、龟头920名。到1953年9月,又先后分5批收容妓女7660名,基本消灭了娼妓与娼妓制度。

与此同时,上海市政府本着“严厉惩办与教养改造相结合”的方针,惩处毒犯,肃清烟毒。三年之中,查获烟毒案7733件,逮捕烟毒犯3548人,经群众揭发的烟毒犯21000人。对近10万的吸毒者,限制其一年内自动戒绝。市政府还多次发出通告,严禁赌博,陆续封闭了一些还在地下营业的赌场。1951年8月,市军管会下令收回跑马厅,改造为人民广场、人民公园和上海体育宫,原来的钟楼成了上海图书馆(今上海市历史博物馆)。

解放初期的上海,以陈毅、潘汉年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强有力的、高效廉洁的国家机器,采取既坚定又灵活、从治表到治本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仅仅用了三年时间,荡涤污泥浊水,迎来上海的新生。

75年来,上海的社会状况如教育、医疗、养老、收入、住房,以及工人、农民的地位,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上海的教育事业突飞猛进,上海较早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推进素质教育和教育均衡化,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2009和2012年,上海15岁的初中生两次参加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测试,在阅读素养、数学素养和科学素养全部三项评价中,均排名世界首位。

2016年2月,经合组织(OECD)开展的上海“教师教学国际调查(TALIS)”项目公布,上海初中教师在教师的专业合作发展、职业发展动力、教师评价反馈体系、校长专业程度等11个方面的表现,远超国际均值。上海的数学教材被英国政府翻译并在全国推广,这是中国教育从追赶者到领跑者的标志性事件。目前上海有64所本科+大专高校,高等教育资源优越,市民平均受教育的年限已增加到11.81年。

在医疗方面,建立从社区医院到三甲医院的完整医疗体系。形成各具特色的瑞金、中山、华山、仁济、六院等名医院。作为中国第一个老年城市,社区食堂如雨后春笋,严控抽烟,饮食清淡,注重养生,老有所乐,业余生活丰富。人均预期寿命已达84.11岁,位居全国第一,且直逼世界最长寿国日本的平均预期寿命84.6岁。

市民的收入和居住情况大大改善。上海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数百倍,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从1978年的5.4平方米提高到37平方米。从蕃瓜弄、肇嘉浜的改造,到曹杨新村的建设,从陆家嘴、徐家汇、新江湾的崛起,到五个新城的规划,上海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城市环境方面,上海的绿化面积从人均一双鞋增加到15平方米,全市绿地总面积已达到1000平方公里,绿化覆盖率超过35%。作为一座滨水城市,黄浦江、苏州河两条主要河流,共同塑造了独特的城市风貌。“一江一河”建设对标伦敦南岸、巴黎左岸等全球知名滨水区域,坚持把最好的滨水空间全部用来做公园。黄浦江、苏州河岸线逐步贯通开放,体现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成为面向世界讲述上海故事、中国故事的一个窗口。每天,有数百万市民在街头行走,江河步道、口袋公园,到处是繁花美景,很多国内外游客发出“美到失语”“梦幻绝美”的感叹。

终生学习观念在上海市民中深入人心。2010年已初步建成“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社会框架,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五届国际学习型城市大会上,上海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21学习型城市奖。受教科文组织委托,上海作为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集群的协调城市,与德国汉堡共同牵头该集群的研究和日常工作。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每5年进行一次,上海连续4次名列中国第一。

上海社会有着强盛而有力的现代化脉搏。城市人口从1949年的500多万人增加到2487万人,已基本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GDP总量位列世界全球性城市前列。今天的上海,踔厉奋发,正在谱写波澜壮阔、气吞山河的壮丽历史画卷。

读报纸首页